时论广场》净零减碳玩假的(谢英士、郑佾展)

西半部的扩散条件差、污染物易累积,大台北地区天空呈现灰蒙蒙的景象。(赵双杰摄)

气候大会正于亚塞拜然首府巴库举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高级别活动上直言:「是时候展现雄心壮志和透明度,而不是漂绿」。从2022年3月国发会提出「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以来,台湾是否已有减碳实效,或只是又一次大内宣?「2025气候变迁绩效指标」(CCPI)给出答案。

今年台湾CCPI排名第60,较去年微幅上升1名,名列倒数第8,与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与俄罗斯等同属气候绩效「非常差」的后段班。评分四大类别:温室气体排放(40%)、再生能源(20%)、能源使用(20%)和气候政策(20%)中,气候政策排名最好第39,但温室气体排放最差排名为第62,反应净零战略提出,徒具政策之名,但减碳实绩依旧令人汗颜。

这样的结果不意外,监察院日前调查报告「婉转」的说,温管法通过后,不但第一期阶段管制目标未达成,第二期(2021-2025年)减量10%的目标,也即将跳票,函请环境部及金管会确实检讨改善。而自2015年温管法通过后,减碳法定目标接连失败,日前环境部长竟又奢谈2030国家自主贡献(NDC)提高到30%,吹牛皮不看草稿,吹了就是,毫无诚信可言。

本文认为,如果台湾的净零想玩真的,至少应从下列几项着手:

一、NDC制度化。NDC是台湾对外承诺的「国家责任与义务」,其形成过程、内容应是严谨的,且经过行政、立法部门凝聚共识。气变法只有5年1期的阶段管制目标,却没有与NDC衔接。环境部悄悄的编制NDC,连行政程序都付诸阙如,如果冀望这份NDC可以成为各部门紧密协作的依据,谁能相信?又如何履行国家减碳的责任与承诺?

二、停止过度行销,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环境部关注气候大会进展为本份,惟创设COP29战情中心,频繁举办记者会,仅系博眼球之举,无助解决净零沉疴,却是压榨第一线人员,为办活动而奔波。正办应该是在气候大会之后,各部会提出观察报告,检视并调整既有政策,落实执行。

三、重诺且勇于究责。中火增设燃气机组环评在争议中过关,前经济部部长承诺「增一气、拆一煤」如过眼云烟。轻诺寡信不但不足以成事,还会断丧政策公信力。各部门阶段管制目标屡屡未能达标,认真检讨原因后,必须究责才能进一步向前。诸如审计部、监察院所为函请改善不能逢场作戏,未达标者必须持续追踪、「履行」改善方案且开诚布公。

川普上任重用马斯克,想要解决政府效率问题。环境部是最需要连结科学与透明度的部会,而不是网红式的哗众取宠,又胡乱开政策支票。气候绩效指标再一次当头棒喝,会不会又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任何一个评比方式都有其局限,与其急着否认评比结果为政策辩解,不如反求诸己,客观检视为何无法达成。阶段管制目标连2次跳票,代表台湾已虚度减碳黄金时间长达10年。环境部不能无感。

是时候做实事,停止嘴上减碳了。

(作者谢英士为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郑佾展为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