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两岸都该为台商多想想

旺报社评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访陆后,两岸非政府层次出现春暖花开的迹象,尤其在经济问题上,大陆开始展现善意,有关农渔产品遭禁问题,国台办公开承诺将积极协处、妥善解决。陆方的橄榄枝,无论对台商或农渔民业者而言,都是利多好消息。但令人扼腕的是,不但未见蔡政府乘势寻求两岸官方破冰,民进党立院党团反而召开记者会,以「国共互通款曲」为主题,批评国民党「舔共卖台」。

台商打拚 缺乏政府奥援

对民进党这种回应,其实不必意外。民进党执政7年来,坚持「抗中保台」不只官方关系日益严峻,互不往来的结果,农渔民沦为牺牲品,台商与台企受到的伤害更大。毕竟缺乏官方奥援下,一切只能靠自己,一旦碰到争议事件,大多只能自认倒楣或自力救济。

台商在大陆打拚,为台湾贡献大量税收与GDP,但当投资遇到困难与纠纷,却未见民进党政府伸出援手,替台商跟陆方相关单位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反而落井下石,把台商扣上红帽子。民进党政府在两岸上不作为、甚至负面作为,对台商在陆营运造成严重困扰。

过去我们一再强调,台商在两岸之间扮演的角色厥功甚伟。不仅是两岸经贸往来的润滑剂,也是两岸经济增长动能的贡献者。从两岸经贸数字这几年的变化,不难看出这个事实。近日主计总处公布最新经济预测,大幅下修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至2.12%,创8年新低,关键就在于出口巨幅衰退,而出口的衰退与大陆息息相关。

细看台湾最近3年经济统计数据(2023年为预估值),自2021年写下6.53%近10年高峰后,就一路下滑至2022年及2023年的2.45%和2.12%;同期间,出口年增率亦从2021年17.3%(也是近10年高点),掉至2.41%及0.04%;整体净出口对经济成长率贡献则从2.01%反转成-0.72%及-0.36%。这些数字充分证明,台湾经济确实受出口左右。

2021年台湾经济成长与出口创近10年高峰,台湾对陆港出口金额同步写下历史新高的1888.7亿美元,贸易顺差更首度突破千亿,来到1046.8亿美元。随着2022年经济成长与出口滑落,台湾对陆港出口金额也跟着衰退1.6%,贸易顺差虽仍维持在千亿美元之上,但相较2021年同期却年减4.1%。

两岸对话 才能稳定发展

GDP、总体出口、对陆港出口,3组数据亦步亦趋,并非偶然,而是两岸根深柢固的经贸连结,台商居中扮演沟通的桥梁角色非常重要。过去台商赴陆投资设厂,促进的不只是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在「三来一补」的代工模式下,台商也大量从台湾母公司进口零组件与机械设备,为台湾出口做出极大贡献,并带动经济成长。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台湾对陆港出口依存度依旧居高不下,即便受到疫情冲击,仍旧维持在四成上下的重要原因。

只是,这种基于互信、互利共赢的模式,随着两岸关系恶化,而趋于崩坏。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连两年下滑,2021年衰退0.7%,2022年扩大至年减14%,市场甚至传出,除部分外销导向台商正考虑加速移转产能与迁厂外,连重心放在大陆内需市场的台商,也在思考是否应继续深耕大陆。背后反映的,不只有单纯的疫情冲击,而是两岸关系变坏,深化了彼此的隔阂与对立,连带让台商处境日益艰困,不得不思索在大陆的下一步。

对此,两岸政府都有责任。特别是基于两岸长远发展考量,更要正视当前台商的困境与问题,从中找到解答或提出更多具体支持方案。

当然,要能事半功倍,前提还是得先找回两岸互信基础,重新修复两岸关系。恢复沟通与对话、化解彼此歧异,是不错的第一步。虽然不容易,但绝对值得去做,相信这也是众多台商所殷切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