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稳越南观欧盟 北京重构产业链

旺报社评

中欧峰会12月7日在北京举行,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强双边会谈,同日大陆外交部宣布习近平越南国是访问行程。一远一近、一北一南,主帅亲征,参照大陆最近举行的进口博览会及供应链博览会,可以看出北京经过「脱钩」、「去风险」冲击后,开始调整步伐,以持续开放,重构产业生态,面对可能更为险恶的去全球化逆风。

维持开放 稳住越南

川普、拜登两任政府都强调「美国优先」,奉行经济民族主义,造成全球产业链大乱。在「短链」与「友岸外包」的操作下,大量外资与工作机会流出大陆。北京面对这波逆流,除了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结合全球南方力量、重申开放的方向不变,更重要的是强化产业链国家间关系,以应付美国主导下的产业链解构。

进口博览会与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都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参与,显示与中国脱钩不是趋势,「去风险」也不一定意味离开中国,这就是一些企业部署「中国+1战略」的理由。这些企业让生产链分散布局,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即便如此,北京仍主动出击,在外交上努力经营产业链相关国家与地区关系。

越南在美国「友岸外包」战略及大陆东南沿海人力成本上涨两因素加持下,成为中美战略竞争最大受益者。但始料未及,越南对美国出口虽大增,却更依赖中国。根据越南官方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注册投资总额达8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成为越南最大投资者。越南与中国2023年前8月双边贸易总额达1039.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居越南第2大出口市场,第1大进口来源国。习近平出访除巩固北京与中南半岛国家关系之外,稳定中越美三角贸易也会是此行重点。

中欧关系就更复杂了。由于俄乌战争,双边关系陷入低谷,中欧贸易投资协定也躺在欧洲议会迟迟未能通过。但是欧洲国家既是中国大陆出口的重要市场,又是资金与技术的重要来源,因此维持甚至突破中欧关系除了大国关系的战略之外,更有重大的经贸利益与产业利益。

截止2019年,欧盟连续16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被东协超越之后仍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也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关系密切,在全球贸易中是极为重要的一块。特别是在与中国脱钩或是去风险这一问题上,欧洲人的损失远大于美国人,因为北京仍然是欧洲的主要商品供应国。

中欧关系 尚待突破

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就指出,欧中贸易不平衡正在加剧,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在过去两年增加了一倍,目前已高达近4000亿欧元,欧盟对此不会无限期的容忍。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将是她这次出访主要目标之一。

中欧庞大的贸易逆差与中美逆差的情形相同,都是长期全球化产业链深入互嵌的结果,不能从表面上的贸易数据反映实际的利益分配。由于全球化使得产业进行全球布局,改变个别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企业成本外部化的结果造成内政问题,一些西方民主国家就投射到国际政治与经贸上,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的不确定。

近年来欧盟想要透过「反补贴调查」、「加征碳排放税」等政策壁垒来缩小与中方的经贸差距,可能的结果也会像美国一样徒劳无功。尽速通过投资保障协议减少意识形态干扰,透过沟通谈判化解分歧,才是正道。

放眼明年世局变化,首先,俄乌战事前景未卜,但乌克兰已现疲态,明年恐有明显变化,这将对欧洲有重大冲击。第二,明年欧洲议会改选,若依照目前欧盟许多国家右翼势力擡头,欧洲议会向右转的机率很大,欧盟内部矛盾会更加激烈。第三,川普回锅机率大增,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升高。中方虽然希望改善中欧关系,但目前不抱任何希望。

维持开放,稳住越南,对欧盟静观其变,应是北京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