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考查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
■高考典型试题评析
今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试题有不少调整变化,作出了许多创新探索,引发了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热议。我们认为,今年的新课标I卷体现出如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航标塔”
语文卷、英语卷等匠心独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巧妙地融入试题之中,坚定文化自信,以文育人,润物无声。这样的设计为高中教学教研树立了一座醒目的“航标塔”。
语文现代文阅读I《论持久战》,体现了辩证思想、整体观念、前瞻视角,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指导学生科学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很有启发;文言文两则有关李陵的史论,在对历史人物的臧否中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英语试题一方面指导学生对外部世界保持开放接纳的态度,积极融入全球化大潮,另一方面又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如阅读理解B篇讲一位外国兽医借助针灸这一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小动物的故事,以跨文化的视角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语法填空选取的语篇介绍了英国丝路花园的整体设计及其中新建的玻璃温室,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对英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传递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践行服务选才基本功能的“刻度尺”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新课标I卷部分科目对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试卷区分度进一步提高,精密锻造出服务选才的“刻度尺”。
数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提供有力支撑。在题量设置上,多选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各减少了1道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减少了对做题速度和进度的过度关注,使学生能够更从容地展示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在分数设置上,对多选题的赋分方式进行了优化,从以往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调整为“部分选对得部分分”;解答题题量虽然减少但总分值增加,最后两题的分值都分别提高到了17分,在增强赋分科学性的同时增加了区分度。在试题设计上,一是注重创新,避免了陈题和熟题的出现,体现了反套路化、反机械化刷题的导向。例如第8题抽象函数的考法打破以往的等式形式,改为不等式。第18题深入考查导数应用,引导学生真正将导数作为研究函数的工具进行思考运算。二是强调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考核,深度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例如第19题以新定义数列的形式出现,融合不等式、集合、概率等知识,分值高、设问新、综合性强,思维过程复杂,进一步增加了区分度,体现了选拔功能。
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突出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例如第9题、第22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这类开放式的题目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作文以“人工智能”导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选材富有时代性,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英语试题突出情境设计,以更合理的方式创设情境,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如应用文写作部分,主题为分享公园里的美术课经历,要求学生利用创新思维,构思美术作品内容,表达活动感想,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考查其独立思考和判断及创新的能力。
这样的变化对于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高考数学减少题量,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启发我们平常教学时不要搞满堂灌,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更要提高习题质量,不搞题海战术;英语注重情境设计,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以及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教学改革和课堂实践的“定盘星”
今年新课标I卷各科试题内容紧密贴合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改革和课堂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发挥了“定盘星”的功能。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英语试题以不同话题的语篇为载体,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为主题语境,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基础知识,引导教学落实课标要求,立足教材,重视日常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协同发展各项语言技能,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教学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如,数学试题单选题和填空题难度设置适中,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答题第15题是较为常规的解三角形问题,学生并不陌生。第17题综合法和坐标法都适用,解题入口较宽。这样的命题告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要试图走捷径,不要钻研所谓套路,要踏踏实实讲好每个知识点,重视每个模块,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纵观各科试题,都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突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数学第19题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多样性和能力的层次性,意在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语文第5题“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设置了一个典型的学习探索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力和应用性,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这告诉语文教师们,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英语读后续写部分是读写结合题型,要求学生先读懂语篇,再利用恰当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合提示句续写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作者刘保恩、乐才明、赵天元单位系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熊艳兰单位系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4日第9版
作者:刘保恩 乐才明 赵天元 熊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