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探Xperia Z3+日本开发团队:荧幕、相机、音效与设计

记者洪圣壹/台北报导

Sony mobile 台湾针对迟迟尚未推出的旗舰机种 Sony Xperia Z3+,邀请了原厂设计团队,分享有关手机荧幕、相机、荧幕、设计等四个面向的设计概念,深度说明有关 Z3+ 与前面几代之间的差异

▲Xperia Z3+ 设计开发团队,左起负责音乐体验田代勇辅、负责手机设计的新田岳、负责相机设计的高野浩司、负责荧幕显示技术的黄奕捷。(图/记者洪圣壹摄)

负责手机设计的新田岳(Nitta Takeshi)表示,Xperia Z 系列的「Z」是持续以终极为目标的意念,其价值有三:相机、娱乐、以及包含前两项在内的整体设计,该款手机采用 64bit 高通 Snapdragon 810 八核心处理器,带来比前代更优越的操作性能,并且透过 LTE、WIFI MIMO 提供更快速的传输体验。

关于 Snapdragon 810 八核心处理器让 HTC M9、LG G FLex 2 等手机容易产生过热情形,导致后续使用者需求锐减。新田岳表示,Sony 有特别针对应用程式相对应的活跃核心控制方式,在散热处理的问题上也有对应的设计,因此不需要降频,也不会有这方面的疑虑。

※设计:轻薄!轻薄!轻薄!

针对 Xperia Z3+ 的设计方面,Sony mobile 这次只有一个重点,就是「又轻又薄」。为此,Sony mobile 重新检视构成手机的要素与设计,尽可能将尺寸与重量做最小化的设计,从 Z1 的 8.5mm、Z2 的 8.2mm、Z3 的 7.3mm,一直到 Z3+ 的 6.9mm,手机厚度缩小 0.4mm,而且仅重 144 克,是 Z 系列最轻薄的一款。

▲Xperia Z3+ 厚度仅 6.9mm 是 Sony mobile 历代最轻薄手机,也是这次设计重点。(图/记者洪圣壹摄)

新田岳表示,Z3+ 在设计上有两个重点,一是元件越少越好,一是不要有多余的空隙

▲Xperia Z3+ 的设计重点在轻薄,因此希望元件越少越好,而且内部组成不要有多余的空隙。(图/记者洪圣壹摄)

针对元件的部分,新田岳特别就 Z3+ 去除 micro USB 防水盖与相机保护环这两点做说明。在防水盖方面,Z3+ 同样提供防尘防水的机能,但却在 micro USB 传输孔上省去了防水盖设计,能够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归功于 micro USB 本身的设计与特殊涂布之外,还额外加入了一层橡胶环,做第二道防护,防止水进入手机内部,借此让手机外观更简洁,也得以让手机不用额外设计防水盖,而占用不必要的空间。

▲▼开发团队针对 micro USB 做了防水处理,除了传输孔本身防水外,在最底部还有一圈红色圈圈,那是为了防止水渗入手机内部所设计,而少了防水盖设计的 Z3+ 侧边设计也变得更简洁。(图/记者洪圣壹摄)

再来是镜头,如果仔细看 Xperia Z3 的相机镜头四周,其实是有一个金属环,如果用手去摸,还是不会有平整的感觉,到了 Xperia Z3+,相机背板整个是平整的,而且去除了金属环

▲▼Xperia Z3+ 相较于 Z3 少了一个金属环,镜头更为平整不突出、强化整体手机全平衡设计质感。(图/记者洪圣壹摄)

为了让手机达到「历代最薄」的理想,Sony mobile 设计师们表示,他们秉持「小即是多」的想法,意思是虽然把 Z3+ 做到轻薄,但是在效能上并没有牺牲。比方说像扬声器不能扩大瓦数,但是却加入 LDAC 技术,让手机可以透过蓝牙配对来听原音质的音乐;像是考量到无线充电环境与技术成熟度,因此省去无线充电功能,像是透过智慧手震的方式,取代光学防手震等等。

至于在设计方面,Z3+ 延续 Z 系列的全平衡设计,新田岳强调,全平衡、双镜面是 Sony 内部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集思广益而来的终极设计,对他们来说是最佳的选择,当然,他们在未来还是会持续去思考新的外观设计

新田岳还带来了 Z3+ 拆解后的边框,可以看到 Z3+ 跟 Z3 一样,四个边框都是采用金属材质,但是 Z3+ 加入了复杂的涂层设计,而且比前面几代带来更美观、更好的触感

▲▼Z3+ 的金属边框特别作了比 Z3 还多层次的涂层,达到更好的触感跟外观。(图/记者洪圣壹摄)

这边需要特别提到的是,Z3+ 四个边角跟主框架,全部都不是金属材质,这点跟 M9、S6 不同,不过实际触摸的硬度却很高,Sony mobile 并未透露该材质是如何组成。但是也因此设计上看起来更多变化,像是 Z3+ 的四个边角,很明显做出了一个仿亮面抛光金属的圆滑质感,上方又覆盖了一个透明塑料,目的是未来使用者不管怎么使用,都可以保持原本的亮丽感,即便有磨损或刮伤,都不会影响到里面金属涂料的颜色

▲▼Xperia Z3 的边角并不是金属材质,相较于历代来说,Z3+ 的四个边角,做出了一个仿亮面抛光金属的圆滑质感,上方又覆盖了一个透明塑料,目的是未来使用者不管怎么使用,都可以保持原本的亮丽感。 (图/记者洪圣壹摄)

Xperia Z3+ 共有永夜黑、永昼白、晨曦金、碧水蓝四色,延续 Z3 的大自然元素,这次在边框跟背板,额外加入双色层渐层,也就是说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就这一点来说,首度采用一体成型、双镜面设计的 GALAXY S6 系列,也是同样的想法,不过作法不尽相同,就看读者们怎么去取舍。

※ 荧幕与触控:提升观看质感的魔术师

相较于市面上的高阶手机慢慢走向 2K 的高画质表现,负责 Z3+ 荧幕设计的黄奕捷 (Jeremy Huang)表示,Z3+ 着重于色彩色域调校,希望手机能跟 BRAVIA 电视一样拥有鲜艳的效果,因此荧幕还是采用 1080P 的解析度,黄奕捷表示,内部也会持续观察高解析度这个趋势,并做出相对应的准备。

那么回到 Z3+,相较于 Z3 来说,Z3+ 荧幕亮度又再提升 16%(Z3 比 Z2 亮度提升 20%),而且在 RGB LED 显示的硬体上有做一些改进,像是透过 TRILUMINOS for mobile 跟 Xreality 技术把色域拉宽,Live Colour LED 提升影像对比。

▲相较于 Z3、Z3+ 的亮度又再提升 16%。(图/记者洪圣壹摄)

黄奕捷进一步解释,在 Z3+ 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照片都把色域拉宽,因为如果像是家人或朋友的照片,全部的人都把色域拉宽,那么照片就会不自然,主要是让荧幕去辨识蓝色、绿色跟红色的色泽,并针对人脸、头发的部份去做辨识跟补强,尤其是人脸的部分,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所有的人类,只要是有辨识到皮肤,都可以进一步调校出最佳化的色彩,如果只有辨识到风景照片,系统就会把 RGB 颜色平均拉宽。

▲Z3+ 仿照 SONY BRIVIA 电视广色域显示技术的概念,不是针对所有的照片都把色域拉宽,而是让荧幕去辨识蓝色、绿色跟红色的色泽,并针对人脸、头发的部份去做辨识跟补强跟最佳化。(图/记者洪圣壹摄)

针对影片的部分,Xreality 会进一步把解析度比较低的影片,补强画素缺乏的部分,让使用者观看影片的品质比其他手机更好。此外,Xreality 让手机可以因应强光而针对照片当中的画素进行对比上的调整,不是整个荧幕去打亮,而失去一些细节,简言之就是不会曝光。

▲▼活动现场展示透过强光照射下,荧幕的照片显示反而会更好、细节也比前代更丰富,但是这不是去改变照片档案,而是直接从荧幕技术去下手。(图/记者洪圣壹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经过确认,以上这些调整都是「荧幕显示调校」,而非「照片档案调校」,因此手机上的照片跟影片输出出来,并不一定是手机显示的样子。

Z3+ 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叫做「memory on display」,主要是在LCD的驱动增加记忆体,比方说,一般荧幕更新频率需要达到 60Hz,但是看动画的时候其实不需用 60Hz 甚至更低,那么手机就会把影像暂存在 LCD 记忆体里面,透过储存显示色彩讯息的方式,降低画面切换所产生的耗电量,延长手机使用时间

Z3+ 支援 IPX5、IPX8 防水防尘能力,但是透过 Wet Tracking 侦测功能,可以强化手指轨迹的辨识,让使用者即使荧幕是湿的,或是手指沾水的状况下,也可以进行相较以往更流畅的触控效果。

▲现场展示 Wet Tracking 侦测功能,让使用者即使荧幕是湿的,也可以轻易地用手去触控。(图/记者洪圣壹摄)

※ 相机:更强的拍摄处理能力、更厉害的前镜头

Xperia Z3+ 规格一开出来,很多读者统一的疑问就是:「跟前代差在哪里?」对此,负责该款手机相机体验的高野浩司(Takano Hiroshi)以该款手机前镜头拍摄效果升级、更高效能带来的主镜头拍摄处理能力,以及更多元的拍摄效果三个方向来做进一步说明。

首先,在相机设计方面,高野浩司表示,该款相机以提升高画质为出发点,主镜头采用 2070 万画素 1/2.3 吋 Exmor RS 感光元件与 BIONZ 行动影像处理引擎,以及 25mm 广角 F2.0 光圈的 G 镜头,感光元件采用等同于数位相机等级的 1/2.3 吋,让 ISO 值范围最高提升到 12800,可以呈现清楚、鲜明的影像。

主镜头方面,这次强化人脸辨识能力,即便是在低光源而且背光的状态下,不但可以把人脸辨识出来,当拍下照片之后,会自动进行降噪的动作,最后进行 HDR 处理,让人脸也清楚、背后的招牌文字也清楚地呈现。至于其他拍摄娱乐效果方面,这次新增了五个情境效果,未来也会不断的增加,同时也会考虑这些拍摄效果因应手机产品性能的关系,下放到其他 Z 系列的手机上。

▲在智慧场景模式底下,特别强化人脸辨识能力,即便是在低光源而且背光的状态下辨识人脸,并自动进行降噪的动作,让人脸也清楚、背后的招牌文字也清楚地呈现。(图/记者洪圣壹摄)

▲在智慧场景模式底下,会特别针对运动或是背光进行侦测与拍摄效果调校。(图/记者洪圣壹摄)

另外一个重点是这次主镜头的智慧场景模式加入了「料理模式」,其原理很简单,但是作法却跟一般额外下载的 App 相比,复杂很多。高野浩司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去让镜头去侦测刀叉盘子跟肉、蔬菜等物品,只要一碰到类似的形状,就会自动辨识为料理,接着就会在不失去盘子光泽的前提下,主动去提升镜头辨识到肉类、水果、蔬菜等食物光泽,然后自动调整对比与颜色,让使用者进一步拍出最好看的食物照片。

▲▼新增的料理模式可以自动辨识餐盘、刀叉等餐具,并单纯针对食物进行拍摄效果的优化。(图/记者洪圣壹摄)

▲在料理模式底下拍出来的食物,不仅可以呈现食物的色泽,也让白色盘子没有因此曝光或是颜色走样。(图/记者洪圣壹摄)

实际上如果加入智慧场景辨识功能的话,那么每张照片的画素,最高只能拉到 800 万画素,这是因为镜头要变焦,让每张 500 万画素的照片,经过连拍与不断堆叠后制而成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使用者在用 Z3、Z2 拍照的时候,使用智慧场景辨识拍出来的照片,虽然比较好看,但是却要等一下才完成拍摄,不过优点是,采用高通 S810 处理器的 Z3+,因为效能提升的关系,实际体验时,可以感受到智慧场景模式处理照片等待的时间变短。

▲Z3+ 在智慧场景辨识功能打开的前提下,每张照片的画素,最高只能拉到 800 万画素,这是因为镜头要变焦,让每张 500 万画素的照片,经过连拍与不断堆叠后制而成的结果。(图/记者洪圣壹摄)

▲Z3+ 前镜头变新了!采用 1/5 吋的 Sony Exmor 感光元件,510 万画素、25mm、F2.4 光圈的镜头。(图/记者洪圣壹摄)

▲▼眼见为凭,记者在现场也请 model 进行自拍,照片无后制上传,提供给读者们检阅。(图/记者洪圣壹摄)

这边需要特别一提的是,除了智慧场景模式,Z3+ 本身一旦开启相机,就会自动去侦测是不是手持拍摄,像是有没有安静的拍摄脚架或是震动,然后进一步去调整拍摄效能,好比说加入智慧防手震,让使用者拍出最佳化的照片。

针对智慧防手震的疑虑,高野浩司表示,Z3+ 因为要做到轻薄,没有内建光学防手震技术,取而代之的是取经 Cybershot 相机、handycam 手持摄影机部门所提供的电子式防手震技术,让手机透过全新智慧防手震,而相较于其他品牌手机,可以拍出更好看的照片,高野浩司提供了一个跟其他两个品牌的前镜头比较,可以很明显看出拥有智慧防手震的 Z3+ 算是提供了很好的防手震效果。

▲Sony Xperia Z3+ 的前镜头跟其他品牌的比较。(影片/记者洪圣壹摄)

至于前镜头方面,Z3+ 前相机采用 510 万画素、25mm 广角,跟前代不同的是它多了智慧防手震、智慧场景辨识跟Superior Auto 等功能,也是因为广角镜头的关系,让更多人可以一起塞到镜头前拍照;此外,前镜头特别加入了九种不同人像风格的照片处理。

针对自拍定时器的功能,共提供 0.5 秒、2 秒与 10 秒三种设定,之所以会有这三个设定,高野浩司表示,0.5 秒是为了让使用者有时间从手抖,自己调整到正常抓拍的最佳自拍时机,让手机减少手震的变因。2 秒是使用者跟朋友拍照,或是自己自拍想要调整姿势所提供的最好的时间。10 秒自拍则是为架设脚架团体拍照的需求所设计。

▲针对自拍的部分,Z3+ 的自拍定时器特别提供了一般自拍以及 0.5 秒防止晃动自拍、2 秒倒数自拍跟 10 秒倒数自拍等三种,都是提供一个充裕的时间,让使用者自己拍出自拍效果,聪明的应用使用者的使用情境搭配数位调校来提升拍摄成果。(图/记者洪圣壹摄)

※音乐:解放线材限制,实现高音质体验

在音乐娱乐体验方面,可以说是 Z 系列跟其他手机区隔化的强项,田代勇辅(Tashiro Yusuke) 以历代 Z 系列手机比较表来做说明,表示 Sony mobile 从 Z2 开始有 Hi-RES AUDIO 高解析音乐技术,到了 Z3 加入了 DSEE HX 数位降噪技术跟 DIGITAL 数位类比输出的技术,将再生音源呈现最佳化设定,透过耳机来听,还可以听到最佳化的音质。

▲Sony 历代手机音效技术的提升,从中也可以看出 Z3+ 与 Z3 的差异主要是在于增加了 LDAC 技术。(图/记者洪圣壹摄)

而有鉴于市面上蓝牙装置越来越发达,Z3+ 更进一步加入了所谓的高音质转码器(LDAC)技术,这项技术因为编码、档案封包的效率提升,其数位讯号蓝牙传输速度比 SBC 快 3 倍,过去如果想要透过蓝牙传输音乐的话,必须要先把音效档案降格,才能通过蓝牙传输,LDAC 技术可以直接保留档案深度与位元频率,提供档案应有的音质效果给无线装置使用。

▲▼LDAC 技术,这项技术因为编码、档案封包的效率提升,其数位讯号蓝牙传输速度比 SBC 快 3 倍,并让使用者可以即使是使用无线耳机、扬声器,也都能达到 Hi-Res 的高音质音乐传输效果。(图/记者洪圣壹摄)

针对音效自动最佳化运作原理,田代勇辅表示,主要是透过耳机播放音乐回放声源,并且根据每个人的耳朵形状、耳机位置过滤之后,最后播放出来达到最佳化效果。

此外,Z3+ 相较于 Z3 在耳机音效最佳化上面,支援市面上各种品牌的耳机,不再限定只有 Sony 自家的几个特定耳机才能听到原音重现的音乐,而且使用者在插入耳机播放音乐之前,手机就会自动侦测使用者的耳机,提供最佳化音效,不用像 Z3 一样,还要选择是哪一款 Sony 耳机,才能享受高音质体验。

整体来说,虽然本篇并未针对产品游戏效能、通讯效能进行询问与实测,但已经可以明确知道 Xperia Z3+ 比起 Z3 来说,并不仅止于「小改款」这么简单,透过这次的访谈,Sony mobile 很完善的介绍 Xperia Z3+ 跟 Z3 在手机外观设计、轻薄度的差异,并再次提升设计层次;针对荧幕显示上面让照片跟影片变得跟电视一样的体验,却又可以达到更省电的要求;在相机前镜头拍摄能力上不但做了提升,也表达了 Sony 对于自拍情境的想法跟对于自拍技术的要求,甚至加入了智慧场景辨识的功能;而影响消费取向的音乐体验上,Sony mobile 又强化了无线播放效果。

值得期待的是,以 Sony mobile 这家日系品牌极致最佳化的要求之下,未来加入无线充电、虹膜辨识、荧幕显示、扬声器拨放瓦数跟手机拍摄画素的次世代旗舰产品的推出,或许这也正是品牌商,不断透过品质的坚持与要求,获得消费者支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