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掉紫色拥抱自然绿!深探Sony Xperia Z5系列产品设计

记者洪圣壹/日本东京报导

随着智慧型手机的发展,为了提升设计质感三星宏达电、苹果不约而同靠拢时尚界,日系大厂 Sony mobile 则是选择了瑞典设计团队,从 Xperia Z3 开始就采用北欧极简设计风格,Xperia Z5 系列则更要将产品融入生活中,主打款 Xperia Z5 在灰、白、金色款之外,用绿色款取代紫色款。

*一年多前就已经开始发想 Xperia Z5 的设计:

如同今年 IFA 2015 期间所揭示的新机理念,Xperia Z5 系列的核心设计概念,就是要让产品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设计过程中有来自内部开发团队发想的灵感,也有来自外部消费者调查的结果。

Xperia Z5 系列模型设计的时间,核心团队有两位色彩设计师、两位工业设计师,还有两位此次介绍的艺术设计师 Rikke 跟久保田 裕。整个开发过程大约 17~18 个月,换句话说,早在 Xperia Z2 发表时,就已经有开发团队在发想 Xperia Z5 的设计。

*使用绿色当首波主色的原因:

为了融入生活,开发团队不希望智慧型手机太过未来感,认为这些产品应该是很自然的、可以融入生活中的产品,就像是玻璃木头等元素,希望透过人人都可以接触的真实材质,但是却有一个特别的颜色让大家去追求。好比说消费者会特别去买一张绿色的椅子,单纯只是因为绿色特立独行很漂亮,这就是开发团队对于颜色的追求。

根据艺术设计师 Rikke 所说,开发团队希望 Xperia Z5 系列的材质、雾面质感都是全新开发的,而且要达到「一体设计」,不是这边看起来这样,另一面看起来是那样,就连皮套配件也要有一致性感觉

在颜色款式方面,Rikkie 表示,这次的 Xperia Z5 当中,因为新的雾面玻璃材质,加上 Xperia Z3 有款银绿色款深受消费市场欢迎,因此开发团队还是决定不走以往 Xperia Z2 黑、白、紫色的路线,而是在除了灰、白、金色款之外,额外加入绿色款,这种延续自 Xperia Z3 金属绿的「小绿绿」,灵感来自于深厚玻璃的颜色,搭配重新设计的铝合金外框与雾面玻璃设计,开发团队希望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启发,而在融入生活上,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至于 Z5 Compact 是款功能毫不妥协地轻旗舰,外型同样采用雾面设计,颜色选择上是家庭色系、色彩延续的感觉,因此在黑色、白色的基本款之外,额外提供了黄色珊瑚色两款,会选择该款手机的人通常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妥协,喜欢与众不同。

Z5 Premium 采用了突破性亮面玻璃设计,色彩质感在 Z5 家族当中有很大的不同,希望带给消费者的是前卫、极致的设计,是极致生活化物件,像是白天、黑夜,提供极致的黑、极致的银亮,可是又跟白天、黑夜有点不一样,至于金黄色版本则是从中补足了不一样的质感,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然而在实际体验过程中,会发现该项产品很容易吃指纹;对此,Sony mobile 解释,开发团队也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除了一直在想办法把指纹减到最少,特别做了特殊涂层,让消费者比较好擦拭。

从开发部门来看三个产品市场定位,Rikke 认为 Xperia Z5 还是一样会成为最多人会选择的主流产品,Z5 Premium 提供一个最前卫的质感,但是比较偏向小众的产品。以这样的定位来看,Z5 Compact 跟 Z5 选择上会以最多人可能会喜欢的色彩为主,至于 Z5 Premium 的色彩色系是互相调和的,以消费取向来看,Xperia Z5 比较多是年轻人,Z5 Compact 前倾人喜欢不妥协,喜欢与众不同,Z5 系列比较优雅,这次希望带出来清新的感觉,融入生活的。针对使用期方面,Rikke 认为 Xperia Z5 的使用期限大概是两年,Z5 Compact 大概一年。

*重新设计产品外观

从历代 Xperia Z 系列的比较照片来看,Sony mobile 希望让产品设计越来越简单,因此即使是全平衡的方正设计,开发团队仍然一边简化它,让侧边边框由 Z3+ 系列的圆弧滑手的设计,改为平整设计,但是搭配圆角边框,让整体手感很更为舒服,放入口袋也有融入生活的感觉,会想持续使用它,而不会带给消费者任何突兀的感觉。

此外,Xperia X5 系列侧边还多了篓空 Xperia 字样的设计,着重透过小细节凸显出品牌,让产品看起来更显得精致。

*整支手机最难设计的地方

现场有媒体询问有关这次 Xperia Z5 设计上最具挑战的地方,答案是:「指纹辨识」,久保田 裕表示,Xperia Z5 系列的指纹辨识是特殊的设计,之所以会放在电源键上,主要是开发团队认为,电源键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对的位置,不用另外找空间加上按钮,只要用心把电源键设计得更好就好,以这次的位置来说,即便是左撇子也可以用食指来解锁,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完美整合的概念;但是这个指纹辨识的感应器大小,要配合机身的厚薄度,又要做到准确快速的感应,对开发团队来说,可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