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饮料大骗局 无添加又名「另有添加」

图、文/采实文化

台北市卫生局6月1日公布第二波抽验结果,仍验出茶叶农药超标;而食品药物管理署也在上周公布包装茶饮工厂抽查结果,竟有高达七成四的业者不符合卫生规范!但选择其他种类饮料,也潜藏不同的危机。食品工程学家黄太瑛博士,曾担任食品公司的食品研究员,几乎做过所有种类的加工食品,她在《饮料大骗局》一书中直言不讳:饮料里除了添加物之外,没有别的了!

饮料的香甜气味和清凉口感,都来自于各式各样的添加物,包含香料在内,目前台湾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共有十八类别、高达八百项,就算符合每日摄取量,但由于国内食品加工情形普遍,一项产品多则用上两三种,很容易摄取过量。

黄博士也指出,每一年几乎都有原本安全的食品添加物,因新的科学研究证实对人体有害,被列入禁止名单上,例如原本可使用的天然添加物「红藤仔草色素」,日本在二○○四年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该物有诱发肾脏癌的可能,已经自许可名单中移除。

除此之外,现行的添加物测试太简单,针对同时吃下不同添加物时会有的副作用,并没有充分检查;普遍当作饮料防腐剂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反应后会产生剧毒物质「苯」,但不知情的消费者,很可能会把含维生素C的水果加入含有苯甲酸钠的饮料中一起喝,量虽少,还是会产生剧毒的苯。

市售饮料所谓的「无添加」就是另有添加?消费者不喜欢,就「无添加」,这不只是食品公司的噱头,因为拿掉某种成份后,只要再添加其它成份就行了。

无添加合成防腐剂、无添加合成香料、无添加人工色素、无添加砂糖……在饮料瓶身上,密密麻麻地标记着消费者感到陌生的添加物名称,「无添加」这个词让人感到格外安心。但另一方面,「无添加」这个词听起来又像是饮料公司辛酸的自我告白:「对不起,事实上以前我们大量添加了对身体有害的添加物。为了用低廉价格制作美味食品,势必需要添加物。不过,这次全新亮相的产品中,我们把会让各位难以放心的添加物全部拿掉了。」

「无添加」的饮料中,有更可怕的替代品!即使添加物的危害性变成话题焦点,饮料公司也能老神在在地应付。他们反驳说,添加物是国际上允许使用的安全成份,对健康不构成任何问题,但碍于消费者担心,才因而宣布不使用添加物。毕竟对饮料公司而言,消费者才是第一,只要消费者不喜欢,它们就会优先拿掉添加物,想卖也别无他法。不过事实上这并非难事,因为拿掉某种成份后,只要再添加其它成份就行了。

看到「无添加」饮料时,你不曾觉得这有些诡异吗?没添加人工色素,颜色却鲜艳无比;没添加合成防腐剂,保存期限却达六个月以上;没添加合成香料,却散发草莓香气;没添加蔗糖,却有香甜滋味;没放添加物,却依然美味可口。原因是什么?没错,就是因为添加了取代那些东西的其它添加物。

无添加,又名「另有添加」,或许可说是用酱油代替盐巴调味吧?具代表性的替代添加物是取代蔗糖的液态果糖。它的价钱比蔗糖低廉且唾手可得,因此被使用在饼干、冰淇淋、清凉饮料、果汁、健康饮品咖啡等各种食品及饮品中。

液态果糖亦即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high fructose corn syrup),许多人误以为它是从玉米中萃取而出的天然成份,比蔗糖还好。然而,跟蔗糖比起来,液态果糖却是对健康有害的物质。这是因为它的吸收速度比蔗糖快,会干扰身体调整食欲、维持体重的功能,并引起肥胖等毛病。

所以,假使有饮料标记「无添加蔗糖」的话,务必转过来确认它的原料名称。如果看到液态果糖,请默默放下该产品,并将这间公司名称列入你的黑名单上。

那么,人们最希望「无添加」的添加物是什么呢?第一名肯定是「合成防腐剂」。由于合成防腐剂能使食物不会腐坏,以致人们普遍认为它的毒性相当强,因此合成防腐剂同时也是最令人反感的添加物之一。当然了,它的安全性也让人难以安心。即便目前为止它仍是官方认证的安全物质,可是一旦科技发达,便极有可能会产生新毒性。

号称「无添加」产品原料和营养成份表

类型〈一〉:无添加合成防腐剂、合成香料、人工色素、乳化剂、碳酸水、液态果糖、草莓浓缩液(草莓汁8%,国产)、苹果浓缩液(国产)、木糖醇、维生素 C、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酶改性甜菊糖葡萄柚种子萃取物、天然香料(草莓口味)、天然香料(覆盆子口味)*添加比蔗糖更不健康的液态果糖,根本不能称作健康饮品。

◎类型〈二〉:无添加防腐剂、甜味剂、蔗糖、色素、香料碳水化合物 27g(8%)、糖类 26g、蛋白质 0g(0%)、脂肪 0g(0%)、饱和脂肪 0g(0%)、反式脂肪 0g(0%)、胆固醇 0mg(0%)、钠 25mmg(1%)

*( )内的数值是每日营养素标准数值的比例蓝莓浓缩果汁(蓝莓汁 20%,美国产)、水、红葡萄浓缩果汁(葡萄汁 63%,西班牙产)、顶级康科特葡萄(葡萄汁 10%,美国产)、柠檬浓缩果汁(柠檬汁 7%,义大利产)

*虽然产品中没有添加蔗糖,但因为水果中含有天然糖类(果糖),所以产品的糖类含量才会高达 26 公克。医生建议,为了健康着想,成年人一天的糖类摄取量最好控制在 50 公克以下。

★看更多关于《饮料大骗局:第一手饮料厂商不敢说的真相.前食品公司员工挺身吐露告白》

作者:黄太瑛

作者简介: 毕业于庆北大学食品工程学系,并在同所大学取得农业科学博士学位。过去十多年来,她在食品公司担任食品研究员,几乎做过所有种类的加工食品;任职品牌行销经理时,为做出能吸引消费者的产品,甚至煞费了苦心,做了又吃、研究了又吃,为了解消费者口味而吃了又吃,怀第二胎时也一样。

但第二胎出生时,却患有老大没有的异位皮肤炎,这件事让她开始对加工食品及市售饮料抱有疑虑。在那之后,她从原本会孩子吃加工食品的妈妈,变成严格监控孩子摄取加工食品和市售饮料的妈妈。她发现孩子一戒掉饮料和加工食品后,就医和吃药也未见改善的异位性皮肤炎症状竟然消失了,于是疑虑转为笃定。

担心吃下肚的食物的同时,她也发现人们对于最没价值的加工食品—市售饮料接受度高的社会现状,因而着手写书。目前在中源大学汉方产业学院的汉方食品工程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不断对学生及周遭友人阐述戒掉市售饮料的重要性。

内容简介零卡可乐、三合一咖啡的植物性奶精、运动饮料、100%纯果汁、所有标明「无添加物」的饮品……每年,你喝下多少这些「最没有价值的加工食品」?饮料公司巧妙地用广告台词打造清凉与健康的假象,说服消费者购买充满添加物的产品。

果香无糖、清爽、浓稠,这些口味都是为了讨好消费者口感,在研究室中以多种添加物混合调配而成。在选择商品时,除了基本的「保存期限」和「热量」,每个 人都应该多留意标签上的成分标示:号称「无添加蔗糖」的饮料,是否加入了吸收更快、更不健康的「液态果糖」;选择不同口味的优酪乳时,是否加入了「合成香 料」或是「水果香精」;大方标示「使用天然果汁」,其实果汁含量仅1%。

出版社:采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