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也能快速消肿!「INDIBA英特波」新电波疗法 复健治疗新选择

企划特辑

▲王薏茜医师指出,修复不良是医学上一个很大的瓶颈与重点。(图/超越复健科诊所)

随着现代人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对体能与健康的要求,各种慢性使用的疲劳问题和长久未愈合的运动伤害一一浮现,伤害造成后若没有立即处理,就容易导致患处长期发炎,最终停止修复,使组织逐渐纤维化与沾黏,使治疗难上加难。

真的只能靠消炎药与止痛药缓解疼痛吗?超越复健科诊所院长王薏茜医师表示,现在诊所常见的多为中老年自我修复能力不良,或运动伤害的患者。一般急性期的患者需积极消炎与消肿,大多数皆能自然痊愈;当患者进入亚急性期,代表本身修复能力较差,表面看起来没事,但实际一动又会疼痛不已,需进行进一步的积极治疗;而最终进入慢性期阶段,便已不光是患处本身造成的疼痛,还有未痊愈的旧伤引发的代偿导致牵连周遭组织,例如脚踝长期受伤使得小腿侧面与后方都感到疼痛与沾黏,此类的连带代偿性伤害

以往在急性期时,一般人只能选择比较消极方式,例如服用消炎止痛药或类固醇,然而部分民众运动员会担心服用消炎药造成胃与肾的负担,或是影响伤口的愈合而干脆选择不吃。然而现在对于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的患者,除了口服消炎药、打消炎针或冰敷外,还有新的「INDIBA英特波」电波治疗,能改善棘手的发炎肿胀问题。

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给予正确的疗程方针建议INDIBA英特波是种能量性质深透单极电波,有消肿模式活化模式,对于正在发炎中或已停止修复的患处,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一般亚急性期通常都是愈合不良,好发于老人家或是伤还没好又再次受伤的患者,目前市面上的治疗方式,主要分成能量治疗与注射治疗,一般健保仪器短波微波超音波等都是属于供结组织能量的仪器治疗,然而当身体本身的组织修复已经停滞,即使供结组织能量也很难再重启修复,这时便会选择增生注射治疗或震波,透过化学或物理性的刺激重新启动修复活性,再更直接的便是使用PRP这类的生长因子治疗直接提供患处修复的讯号

而目前最新的电波技术INDIBA英特波则介于PRP与震波之间,可以提供组织相当高的能量,但因为独特的448千赫兹波长可以直接刺激干细胞,也可以启动修复活性,治疗当下仅会有温热感,较不会产生如震波或PRP治疗后发炎疼痛的情况,结束后也不需要休息可立刻上场,非常适合追求疗程舒适度又需要马上进行活动的患者。

「听得懂自己身体的语言其实很重要。」超越复健科院长王薏茜医师笑说,「许多人有经验了,知道自己肌肉开始紧绷快要受伤,就会来做像是INDIBA这类的保养。」至于是否所有人都适合做,王薏茜医师解释,INDIBA有两种模式,分别为急性期适用的消肿模式,以及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适用的活化模式,治疗参数也有很高的可调性,像是脚踝或大腿拉伤、下背痛、开刀术后沾黏、疤痕纤维化等症状,皆能接受INDIBA英特波疗程,「许多病人无法分辨自己是属于慢性还是急性疼痛,医师就要谨慎评估,但通常选对治疗模式、调对治疗参数,有八成的患者都会有很好的改善。」

除了治疗患处外,更讲求骨骼、肌肉与运动动作的整体平衡进入慢性期疼痛的患者,由于肌肉已产生代偿动作,除了需处理患处本身的问题外,还需做动作的调整训练,矫正一直以来错误的肌肉使用习惯,才能治标又治本,「像肌肉受伤结痂,会让肌肉变得很短、弹性不好,容易慢性拉伤,若使用INDIBA就可以很快松开肌肉,把被拉扯到的关节复位,教他用比较正确运动使用姿势。」

王薏茜医师补充,判断患者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若是深层组织受伤通常会配合超音波检查,急性受伤的组织会看到积水与附近组织肿胀,而慢性的话则会看到纤维化和沾黏,待确认患者状态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才不会导致发炎更严重。

「INDIBA非常适合搭配徒手跟运动治疗。」王薏茜医师以开刀术后关节沾黏为例,「有些开刀后肌肉沾黏的患者,尽管骨头本身没有问题,但因肌肉动不了所以仍会感到疼痛,就可做INDIBA搭配徒手治疗,松开紧绷的肌肉,效果会很好。」

患处发炎不可轻忽!三天没明显好转,七天还在痛,要看医生!至于到什么样的程度才需要就医呢?王薏茜医师表示,有发炎问题便一定要注意且须视情况治疗,「发炎问题就好像有火在烧,对组织会产生长久的伤害。」若发炎久了,组织便会停止自我修复,最后便变成棘手的早发性退化,而现在大部分的老化与反复伤害,其实都是组织修复能力不足的关系,不可不重视。

「受伤如果不休息、不治疗的人,组织退化会加速,通常小伤三天就会好,若是中大伤也是七天要出现好转迹象,且两周内就差不多修复。」王薏茜医师强调,若受伤三到七天内患处没有好转迹象,建议就可寻求医师的帮助。

▲人的身体有自我修复能力,小伤三天会有明显好转。若持续感到疼痛,便要尽快寻求医师帮助。(图/超越复健科诊所)

最后王薏茜医师提醒,运动前的拉筋可以避免伤害,运动后的收操则能避免肌肉慢性疲劳,若有慢性发炎的状况,不要想说「我可以忍!」而撑着不治疗。现在能辅助组织修复的方法非常多,也并非每种疗程都会导致刺激与疼痛,久伤不愈才可能导致更复杂的组织伤害,唯有持续聆听身体传递的警讯,才能维持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