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三次长沙会战 中日战争转捩点──得中原者得天下(八)

位于长沙的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新华社资料照片)

第二条,就是从宜昌仰攻三峡。这是日本人最先考虑的方案,从淞沪战争开始,当日本人被国军牵着鼻子不得已改由北向南为由东向西开始,日本人就认为,只要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到达宜昌,从宜昌攻入三峡,就可以直取重庆。更河况当时,国军的水军已经全军覆没,日本人已经完全掌握了长江水道的控制权,有了这条黄金水道,日本人可以从上海调兵,沿水路直接把军队和武器弹药运到宜昌。但日本人显然低估了三峡的防御功能,更何况国民政府在三峡两岸部署了重兵,日本人在宜昌打了几仗后,发现要从这里打入重庆只能是白白浪费生命,更何况日本人已经兵力不足了,于是就放弃了这一条路线,转而寻求第三条路线。

第三条路线到底有没有呢?还真有,日本人也找着了。日本人发现,如果由岳阳往南,先占领湖南,再由湖南沿湘桂铁路南下进入广西占领桂林,继而占领柳州,柳州这里正好有一条黔桂铁路直通贵州的都匀,而都匀离贵阳仅咫尺之遥,一旦进入云贵高原,就可以由贵州进入四川。

湘桂铁路和黔桂铁路都是战时抢修的铁路,主要目的是为了突破日本人的封锁。在日本人控制了长江沿线后,紧接着控制了中国沿海线,中国的战略物资只能通过陆地运进来,这其中最主要的通道就是广西到越南的陆路,以及云南到缅甸的滇缅公路。但湘桂铁路和黔桂铁路修通后,日本人首先看到了战机,准备沿这两条铁路打到贵阳。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后来汉武帝征讨西南,以及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都是从四川进入云贵,这条道路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反过来,从云贵居高临下,进入四川更容易。具体来说,从云贵高原去往四川有两条路:一条走贵阳往北,过毕节,沿赤水河而下,到达四川盆地的泸州;另一条,从昆明出发,沿普渡河进入金沙江,再沿金沙江而下,到达四川盆地的宜宾。泸州和宜宾都在长江边上,而且在重庆的上游,从这里既可以进入四川腹地,更可以顺江而下取重庆。

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就是重庆的南大门,如果贵阳有失,重庆难保。日本人选择这条路,虽然有点绕,但不远也不险,再加上武汉、岳阳都在日本人手上,打下湖南就和湖北连成一片,后勤补给也不是问题,于是日本人转而向南,直逼长沙。

三次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的转捩点。在武汉、南昌相继失守之后,长沙成了屏障整个中国大后方的前站,从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日本人集结兵力,先后四次对长沙发动攻击。其中前三次中国取胜,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地挫伤了日本人的锐气。也正是在长沙会战之时,日本的伤亡比例开始超过中国。

与此同时,日本人轰炸了美国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被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中国的盟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