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宁汉分裂 北伐走向失败关键──得中原者得天下(二)

蒋介石(前排中)与同仁于南京国民政府合影。(程伶辉提供)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民国政府。但民国政府实际统治范围很小,仅限于江苏一带,其他各个地方都是打着反清的旗号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最主要的是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掌控着清政府的实际大权,如果袁世凯支持清政府,革命党的前景堪忧;如果袁世凯倒向革命,那清政府就毫无还手之力。经过一番交涉后,孙中山让出了大总统的位置,袁世凯逼清帝逊位,于是满清王朝就这样亡了,袁世凯站到了革命的一边。但这只是一时的,或者说是表面的,做为旧式官僚出身的袁世凯并不懂什么叫革命,更不懂什么叫共和,他已经习惯了官僚政治搞权谋那一套,于是收买议员,操纵国会,最终把自己搞成了终身总统。这还不满足,在一帮马屁精的鼓动下,袁世凯最终称帝。当然是君主立宪的皇帝,不是传统君权至上的皇帝,但谁知道这是不是终点呢?于是全国一片讨伐声。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病死,手下的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和皖系。其他各地方军阀也在这个时候相继形成。各路军阀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中国又进入乱世。

要结束乱世,人们只能指望革命党了。这个时候孙中山已经死了,革命党也改组成了国民党。于是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并以黄埔军校为基础组建了国民革命军。

在全国的一片呼声中,国民革命军经过一番准备,就准备北进中原、统一全国。

当时的形式是:国民党占据岭南,孙传芳占据江东和两淮,吴佩孚占据荆襄、河南、河北,张作霖占据东北、平津和山东,还有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也各据一方。

不用说,国民革命军从岭南北上,第一个目标肯定是占据荆襄地区,然后顺江而下控制江东;在控制整个长江中下游以后再图谋中原。荆襄地区是吴佩孚的地盘,江东是孙传芳的地盘,国民革命军如果同时和两路军阀作战,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国民革命军最先采取的策略是,利用各军阀之间的矛盾,打击吴佩孚,稳住孙传芳。而这个时候呢,掌控着北京政府的张作霖也希望利用北伐军的力量削弱吴佩孚的实力,江东的孙传芳也乐得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更难得的是,吴佩孚的主力去西北攻打冯玉祥了,长江沿线兵力空虚。国民革命军瞅准时机,毅然北上。

三个月后,国民革命军经过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席卷湖广,占领了湖南全部、湖北大部。这个时候孙传芳坐不住了,一看形式不妙,忙从苏、浙、皖调兵进入江西,进攻湖南。国民革命军一看正好,也省得再假惺惺地哄着你玩了,反正荆襄已经拿下,和广东连成一片,干脆撕破脸,顺江而下进攻江南。

从1926年8月,到第二年3月,历时半年多,国民革命军基本拿下了江南和两淮。这样,整个中国的南方地区都在国民革命军的控制下,形式一片大好,眼看马上就可以挺进中原、胜利在望了。但恰好在这个时候,革命军内部出了问题,这就是宁汉分裂。宁汉分裂的大致的过程是:北伐初始,国共合作,到了武汉,革命党就把政府迁到了武汉(因为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发地,宁是南京,汉就是武汉);在占领整个长江中下游之后,蒋介石开始清党,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左派清理出了革命军的队伍,并在南京另立了一个国民政府。宁汉分裂后,北伐大业只能暂停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