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台风夜柯远芬的暖心──怒潮老兵陈耀宗的故事之6(曾建元)

「八二三炮战」时期的柯远芬(在蒋经国右侧的叼烟者)。(资深摄影记者张广基提供)※吸烟有害健康※

怒潮学校全校在新埔分驻三地。校本部驻新埔,教育处和政训处在中正路的广和宫,校长室和副官处在对街的镇公所官舍;第1、第2大队驻新埔,队部和学生都在新埔国民学校。第3大队再前进10华里,驻关西乡的石光国民学校,队部在上坪林村的乾元宫;一间半教室住一个中队,约120人,床是4层上下通铺。教室前后空地是单杠、木马、爬竿练习场。器械设备都是都新的。新埔国校山坡上的操场经整修为升旗、出操、训练、集合和阅兵练习,另将后山开辟成露天阶梯教室,雨天时则挤在学校大礼堂或老茶厂。虽是因陋就简,但可说一应俱全。

怒潮学生皆努力学习,在军事训练上,先从投手榴弹学起,之后再学习进阶的实弹训练。学校有举办多场演讲,第一个前来演讲的是江西人,王升,其后还有高魁元、陈立夫、任卓宣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日子必须勇猛精进、乘风破浪。〈校歌〉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壮志凌霄似龙蛟,我们青春年少,如一股怒潮,奋斗、创造、挺进」,怒潮学生们各个拥有图南鹏翼、志薄云霄的宏大志向,秉持患难与共的精神,踏上征途,为了完成国家的新使命,这段歌词正是怒潮学生的最佳写照。

怒潮学生们以教室为卧室,每一间教室分为上下4层床舖,在这种伸手即可触及上方床板的狭窄空间就寝,没有办法睡得安稳自在。在怒潮学校训练几个月过后,就进入了湿冷的冬天,当时因为物资缺乏,学校没有提供保暖的衣服与毯子,学生们只能穿着平常的军服,但当时年纪才16、17岁,年轻力壮,不畏寒冷。 尽管如此,薰蒸满室的体臭和脚臭,则是同学们最难忘的记忆。同学们也只有假日的时候,可以到凤山溪畔洗澡和洗衣。陈耀宗记得在台湾的第一个台风夜里,大家都没经验过,感觉惶恐,加以夜里风雨交加,气温下降,辗转难眠,柯远芬校长却于此时悄悄出现,一一抚握着包括他在内的同学们的脚踝,登时他感到满室充满温暖,就这么安心地沉沉睡去。

初来台湾,陈耀宗发现台湾的商店营业时间几乎都开到很晚,治安相当不错,家乡西平专探的商店ㄧ般就只开在白天,这也和当地战乱与土匪横行有关。怒潮当中的客家学生,和新埔镇民讲客家话,因此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即便偶尔在语言沟通上发生障碍,就比手画脚交流,靠着比手画脚在商店买东西也倒是便利。新埔镇民知道怒潮学生都是离乡背井的流亡学生,所以对他们非常照顾与友善,最教陈耀宗怀念的,是新埔国校附近一碗5毛的面摊,因为学生运动量大,常常感到吃不饱。

其实学生们也不太敢没事到外面蹓跶,在外面蹓跶时,若被老师逮个正着,还是会马上被抓回学校里。学校每个月发给学生公费新台币6元,当时孙立人部下的上等兵月饷也才只有7块半。胡琏兵团对怒潮学生可见照顾有加。陈耀宗忆起到新埔初期,吃不好也睡不好,如今在台湾待了将近一辈子,回想当时新埔镇民待他们如子弟,使他们身处异乡也能感到有如在家乡一般的温暖。

(作者为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暨国立金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台湾独家传媒智库执行长)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

访问:曾建元、王淳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