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我与董浩云的「神佛」奇缘(李光华)

作者应剑桥大学校长 VICE- CHANCELLOR SIR LESZEK BORYSIEWICZ、副校长之邀,发表演讲。(图文:作者李光华提供)

我本来不相信命运,却常被命运牵引;我本来不相信神佛,却常见到神佛。

为什么不相信神佛?小时候,读过孙中山为了劝阻村民不要迷信,折了佛像手臂的故事。其实,民国5年,孙中山访普陀山的时候,也亲眼见到神僧相迎。

我小时候,随着父亲住在襄阳路、重庆南路交口的眷舍。往台大医院方向走,台湾省立博物馆就在公园里;往总统府方向走,东方出版社也近在一条街口。当时,小学只上半天课。小孩子,不用门票,常往博物馆、出版社跑。

长大了,因着机缘,去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府国立自然博物馆、太空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与爱伯特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博物馆、奥塞美术馆、橘园博物馆、埃及、希腊博物馆。因为工作之便,也常陪外宾造访士林故宫博物院。

有一年,故宫博物院的冯明珠参访大英博物馆,奉令相陪。大英博物馆由一位女性副馆长接待,礼貌性的打完招呼,换完名片,就找了位年轻女博士引导参观。初次见面,女博士的神情,感觉上带着一点专业傲慢。

在大英博物馆内,边走边聊,突然走到一面墙边,那个女博士轻轻一推,好像进入哈利波特电影的场景,墙门一开,带领大家进了一个工作室。眼前是一排排整齐滑动式门板,因为上面的滑轨顶在天花板上,下面滑轨又镶在木地板里,门板又高又大,压迫感十足。

拉开门板,原来门板上都是中国长幅画作。女博士挑了一个佛像图。佛像,中间画的是一尊佛、左右各一尊菩萨。全幅画,却只勾描出佛、菩萨的脸框、衣形。她说这是取自敦煌的。接着,貌似谦虚的问,冯博士,这是那尊佛?

无头公案?无面猜题?大家陷入了沉默。实在气不过,英国人竟欺负我国无人。也顾不得人情世故,得罪冯明珠了。就在大家沉默近一分钟,我笑着说,画像可能是阿弥陀佛、可能是释迦摩尼佛。女博士追问,要怎么知道是那尊佛呢?我接着说,这应该是敦煌画师的商业作品,要看买家请那尊佛,再补上佛的座驾、菩萨座驾、手持的法器。女博士点了个头,就领大家去中庭,说副馆长请大家吃便饭。

到了中庭餐厅,她就告退,说不陪我们用餐了。临走前,又走过来问我,佛、菩萨长什么样子?我说,敦煌里那么多佛像,看买家喜欢那尊,就照着画那尊。不过,画师也可能会问佛像送谁?送父母、送妻子、送师友,送谁,就画的像谁。她笑笑,没再说什么,走了。

人生就像旅行,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事情。那就随缘而行,随遇而安;不需攀缘,更不可随波逐流。

一个机缘,我得到了「中国航运公司」提供的「董浩云海上大学奖学金」。

当年,在中央通讯社当记者。平常,记者都是白天跑新闻,傍晚后回通讯社写稿、发稿。那天,5月5日,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午时分就提早去了通讯社,先在松江路后街,吃了碗牛肉面。进入办公室,看到大家在忙,问了一下,是卓长仁六义士驾机投奔自由,降落在韩国。在场同仁都在忙,我却帮不上忙。隔没多久,大家忙完了,说要去吃饭。我说,我留下来值班,有急事再通知他们。

没坐在自己座位,坐到值班人员的座位。办公室里没其他人,变得安静的很。闲着无聊,就随手抽起一卷当天上午,其他同仁已经发出去的新闻稿卷。想从别的同仁写的新闻稿,看看他们跑的路线,各自对各行各业,是怎么说事析理。

摊开这卷新闻稿卷,第一个新闻就是教育部国际文教处公告的「董浩云海上大学奖学金」。看到报考资格,男性要服完兵役、预计将取得海外大学入学许可、有托福考试成绩单、有参加过教育部留学生讲习证书。我都有唉。

高中的时候,看过《中国时报》报导过「海上大学」的报导,环球游学百日,令人向往。加上,董浩云先生购入重新装潢的伊莉沙白皇后号,本来有打算拨一二个航程,做「海上大学」之用,却在完工剪踩前一夜,被人纵火,葬身香港港口。纵火原因,有人说是伊莉沙白皇后号的大烟囱上有着「梅花」国徽,这椿「政治纵火」传奇,更令人印象深刻。

那年将满25岁,在戒严、出入境管制的时代,除了高中参加海上战斗营,去过澎湖;服预官役的时候,去过金门,没离开过台湾。年轻,能出国、能去世界看看,竟然真有机会圆梦,当然不想错过。等同事吃完午饭回来接班,马上打电话给主办单位,问清情况。承办人说,报名截止日期,就是当天下班时间。先急着赶回家,拿齐报名资料,又急着赶到教育部,完成报名手续。

甄选面试,是由国际文教处处长李炎、中国航运公司董事长徐人寿、李钟桂教授主持。徐董事长浙江人,考取清华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得有硕士学位。当年,不知轻重,对徐董事长的英语提问,曾答浙江口音太重,难理解。幸得李钟桂老师转圜,代为重述。徐董事长既未见责,更怜惜年轻人初出社会,对不情之请,还多送了一张飞西雅图单程机票、更安排在西雅图公司的同仁到机场接机,送到港口登船。

后来,李老师出来对着我们说,她套用了当时一部电影的片名《假如我是真的》,你们就是真的。

如果不是那天提早进了办公室、如果不是那天六义士投奔自由、如果不是帮忙值班,坐上了值班台、如果不是想学习别的同仁长处,随手抽了一卷旧新闻稿。我不会有机会坐着邮轮,绕了地球一圈。你说,是不是命运的牵引呢?

从「宇宙学府号」邮轮下船后,曾应船上美国同学Bob Margolis之邀,去了趟华府,还坐过他们家的私人飞机去缅因州看女儿坐月子。后来,自己又去了纽约。

董浩云(左)、雷根(右)。(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从纽约回国之前,凑巧看到美洲《中国时报》有篇报导,在纽约上州,新建了一间佛寺,是美东的第一间。当时,国民党派驻纽约的新到同仁林添义买了部新车,正想试车,到处跑跑。就提议前往朝拜。

记得,当时报上所报导的叫做东来寺。现在,好像是叫庄严寺。当年,车子离开公路,转进一个碎石路的林子。正前方,眼中看到的是一个原木日式佛寺。

一推车门下车,车道旁竟然有一间像土地公庙大小的日式原木建筑。既然近在眼前,就顺便进去一拜。

小庙里没有佛像,桌上只有一个原木牌位。原木色的牌位上,用黑色墨水,简简单单写的是「董浩云先生之神位」几个字,清清楚楚,直入眼睑,直入心里。原来偏殿供奉的是董先生部分骨灰。

游学结束前,竟然得亲见董浩云先生。虽是天人相隔,闭目合十,心中诚心祝祷感谢。

后来,大殿供的是什么佛、怎么回去的,都没什么印象了。

(作者为简任公务员、副教授)

◎史话欢迎读者投稿,针对两岸关注之历史事实或人物撰文,体例不限,举凡传记、论文、散文、书信、日记,抚今追昔之访谈纪录或自述回忆等。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主旨注明「史话投稿」,请附姓名与专业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对来稿有删修权,文章仅刊载于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