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至今没有4路及8路公车──1949我在防卫司令部的日子之1(郁丁)

1956年警察为了整顿成都路电影街的交通,在每天下午四时开始,在成都路入口处及昆明街十字路口处,各置了一个「禁行三轮车」的木牌。但因为立法而不执法,日久生顽,禁者自禁,行者自行。(征信新闻/中时摄影组摄)

台湾防卫司令部,营区北接杭州南路,南临上海路,西墙外是信义路,东垣有道水沟,沟缘即爱国东路,营区大门设在上海路,靠近信义路的方向,爱国东路及杭州南路,分别设置有侧门及后门。越过上海路有一座大小格式相仿佛的营区,那便是东南长官公署辖下的补给司令部,因着职务关系,有时候也会被派去相关单位领取经费,这两座营房就是今天的「中正纪念堂」。

也就在同一天,我便成了当时台湾防卫司令部补给处财务科助理出纳,出纳是东北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土木工程系,十万青年十万军中的一员。我的工作,一是去台湾银行提款,二是支付事务经费中的一些杂支费用,如差旅费之类的费用,虽然简单,却不能出差错。

这是我生平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孙立人将军这个人,尔后的几十年,偶尔听到有人提起这个名字,心里面便会莫明奇妙地浮现出他的面容,和一股难以言传的感慨,不自觉地升起一股想呐喊的情绪,不知道是为他,还是为自已。

市公车线路不多,班次也很少,公车线路按阿拉伯数字排列,其中缺4路及8路公车,据深谙当时政治氛围的同事分析,这是对新四军及八路军的刻意忌讳,迄今60年如兹,这两路公车编号仍付厥如。可见国共战争,对国民党的伤痛,是如何的深刻难忘,历经一甲子岁月,尚不能弥平伤口。对岸政府欲待和平统一,不能只是让利而已,它必须具备更宽容的政治空间,让国民党有心平气和的归宿感。

那时候全台湾人口总量才800万人,大台北区也只200万人,因着人们的经济活动量有限,对公共交通量的要求不甚急迫,感觉上公车线路不出30条,比起滞留广州时,当地的城市运输,公车线路的分布密度,以及运载密度,己进入现代化城市行列。

私家车更是少之又少,一般中产阶级的主要交通工具,三轮车是最普遍的。城市私营运输工具,也以三轮车为主,计程车是十多年以后才兴起的。个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一辆自行车尤其是英制飞利浦或海格力斯,那已是单身中产阶级了。一些小商贩生易人自行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运输工具,尤以偏乡僻壤为然。一辆日制自行车坐垫后的货架上,可以堆叠3个箩筐货物,或两头猪,平均戴重100公斤,从那种习以为常的骑车技术,不难看出这种交通运输文化的源远流长,深深保留着日治时期的痕迹。

这个时代台湾的军人,除少数有眷官兵,余者均不具备合法公民资格,不能申领身分证,没有身分证,青年人不能入学就读,成年人不能离营合法就业。刚到台北进入防卫司令部工作,民国39年(1950)春天,司令部由日本进口一批自行车,以成本价分配给部内官兵购买,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军人有自行车已属奢侈品,进口车被视作宝贝了,日式车的优点能够载重,倍受台湾底层社会欢迎,财务科的同事,都将日制车换成英制飞利浦,我那时候正值年青好事年龄,当仁不让,也拥有自己的飞利浦。

娱乐以电影为主,最老牌的国际电影院座落在西门町西宁南路,因其靠近成都路,乃当时台北市最热闹繁华的地段,这是一爿专业上演美片的影院。延平北路有过一爿歌厅,只一位歌星驻唱,一个来自内地的苦命人,看形相及其应对社会邪恶的身段和态度,不似职业风尘女性,完全是迫于生计,不得已而抛头露面。正因其不善应对,没几天便因顾客不爽,连累歌厅被迫歇业3天。

京剧名伶顾正秋(中时档案照)

京剧名伶顾正秋女士驻唱的永乐戏院,座落在迪化街的一条巷子里,她组班来台湾早于1949年的大撤退,班中各类角色均甚齐全,花旦张正芬老生周正荣是她上海剧校同科,武生李桐春李环春兄弟,当家老生胡少安与周正荣各擅甚场,周长于韵味,胡嗓音高亢激越,声震屋瓦。后到的小生马世昌,好像抗战胜利后即在长沙搭班演出,看到他便会回想到随同父母家人长沙观剧的岁月,忍不住暗自神伤。

顾剧团在台湾只有数年荣景,因市埸凋敝而被迫解散。刚撤退时,随政府迁台的士绅名流,官场嗜宿,一时间无所事事,旧剧尚可供他们追思往事,回味当年,重拾大陆记忆,大家都一窝风趋之若骛。毕竟台湾地窄人稠,当久困愁城,许多人已被挤出政治门外,阮囊多金的人尚能安逸庹日,阮囊羞涩的人便要勒紧裤带,紧缩开销了,旧剧场上日渐冷落,事所必然。

顾女士的艺术造诣,有她个人独到之处,任何个人的成功,天赋与努力均不可缺。还记得她最常演出的几出戏,起解、玉堂春、锁麟囊、生死恨、齐如山老为她专写的征衣缘。这些剧目,综合起来都看过好几遍,那时侯前3排以后的座位,军警票价才新台币3元,我的月俸是新台币48元,每周六与朋友们的最佳消遣,不是电影便是京戏。

银行对现代化的城市而言,其工商发达与否,具有指标性的象征意义。那时侯台北市能够指名道姓的银行,以重庆南路为中心,除土地银行座落馆前街,都集中在同一条街重庆南路上,那像现在这么方便,条条街都可以找到银行。

(作者为文化艺术工作者)

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史话专栏欢迎书摘合作与历史相关文章、照片投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