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拜习会难扭转大局(李正修)

白宫发言人尚皮耶表示,美国总统拜登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预期于11月中旬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APEC峰会场边举行双边会谈,「进行建设性对话」。(路透资料照片)

白宫10月底突然在例行记者会证实,拜登总统将会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11月中旬的旧金山APEC峰会举行场边双边会谈,并进行建设性对话。发言人突如其来地以含蓄字眼透露重磅讯息,其实未符双方共同宣布的惯例,亦没有获得北京证实,各方现阶段仅能由双边近期互动探寻蛛丝马迹。

中共外长王毅近期造访华府,密集与拜登、国安顾问苏利文跟国务卿布林肯会谈,最主要目的当然是为双边关系的最新状况摸底,也等于为习近平最后是否出席旧金山峰会探路。虽然他后来以并非「一马平川」一句话来形容「拜习会」是否成行的难度,但普遍认为「拜习会」应会如期举行,好让双方领导人为美中关系再次定调。

事实上,华府与北京早有不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共识,也有彼此竞争不该恶化成冲突的默契,只不过是双方认知程度之差别。美国不担心中共的挑战,但认为对手应在现行国际秩序之下与各国公平竞争,而非以胁迫手段逼迫弱小国家就范。反之,中共当权派认定游戏规则有利于西方国家持续发挥自身优势,更是不接受其体制价值观的证据,因此唯有强力发声表态,方能捍卫国家尊严,或是说才符合中共政权的核心利益。

换言之,若说美中对抗的症结在于利益冲突,倒不如说是价值观的差异加深彼此猜忌。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大陆短短数十年就从一贫如洗转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快速成长,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是惊讶,所以一改过去大力协助其发展的交往政策,自川普开始推进围堵策略,以免成为其身旁大患。

拜登近日向王毅传达美国重视双边关系的重要讯息,「希望双方保持沟通,共同应对全球变局」。王毅则回应,表示期望落实去年两国的峇里岛共识,让两国相向相行,推动双边关系重返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面对没有停战迹象的俄乌战争及愈演愈烈的以哈冲突,美国已没有余力能在印太地区继续独霸,所以亟需中共的助力。其次,拜登希望缓和美中关系,让他有实质外交成绩争取连任。反之,大权在握的习近平并不心急处理对外事务,内部问题反而是他可能面临民意反扑的关键。由此观之,倘若中共无法从美国获得改善关系的实质保证,像是解除半导体供应链管制或降低经贸关税,「拜习会」至多只会变成行礼如仪的寒暄见面会,无法扭转当前美中对抗的大局。

美国当然不会向中共让步,北京更不可能自我限缩,彼此是否相向相行或各奔东西,将决定国际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此,被民进党长年洗脑、已习惯听到「美国挺台、中共犯台」的台湾人民,不该以隔岸观火的消极心态看待美中角力,反而应思考如何促进两岸良性互动,成为区域安全的守护者才有意义。否则,夹在两强之间的被动焦虑,将永远困扰着我们。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