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风电进入深水区(魏国彦)
台电考量风、光绿电的发电特性,并针对不同用户的用电时段差异,再搭配不同年期,设计出2种主商品、各6款组合。图/台电提供
AI崛起,算力即国力,台湾正处「非核家园」前夕,核能归零,靠什么电力在奈米晶片上高速运算呢?离岸风电吗?
去年8月有5家公司签约参与离岸风电区块3-1期开发,签了行政契约,但是有4家找不到绿电买家签购电合约,连台积电都不买,因为太贵了。没有购电合约,就没有融资,大家停摆。眼看今年又要进行3-2期招标了,厂商观望,提出各种要求。首先,欧洲厂商的「背后灵」欧盟向国际贸易组织(WTO)提出控告,说台湾的「风电国产化」违反国际贸易公平原则。其二,风电建设厂商要求中央政府解决没人购买绿电的问题。
经济部为了解决与欧盟的争端,首先就「国产化」认赔杀出,同意松绑,只要投标厂商有不可归责的原因就允许进口零组件,多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风力发电「国家队」几十家企业顿然失去保障。「国产化」是当年国人支持风力发电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突然取消,上中下游产业链上的数万员工生计与贷款负担如何解决呢?经济部对内自毁长城,对外唾面自干,欠缺对国人一个道歉与交代。
对于缺乏购电合约的问题,经济部几年来一直逼迫中钢等国营公司或官股比重高的企业购买,现在不管他们需不需要,索性逼迫中钢等公司出资组成大盘商,预购还没有发出来的绿电,计划是由中钢、中华电信与港务公司(交通部辖下的国营公司)组成「绿电好市多」大盘公司先购买还不存在的绿电,未来在「碳费碳税」形成压力时再零售给需要绿电的小厂商。
说穿了,「中钢与中华电信买卖风电」就是「寅吃卯粮」,是标准的「挖东墙补西墙」。台电与中油公司还在亏损之中,为了公平起见,别的国营公司也必须来见义勇为了。中钢公司抗拒这项「投资计划」两年多,最后还是不敌上级压力勉强就范,看到近日「台湾金联」及中油公司更换董事长的粗鲁与急迫,想必所有的官股公司与银行高层都心领神会吧!
离岸风力发电进度牵延,经济部回头把脑筋动到陆域,在环境部初审小组的环评现场,主席公开斥责开发厂商资料品质粗糙,环境部门口也集结了激烈反对的彰化县居民。彰化沿海已设117座陆域风机,以往施工期间产生巨大震动与声响,运转期间产生眩影、低频噪音、风切噪音、振动及漏油问题,已影响居民生活,未来还要再设近百支,且更靠近内陆,风机间的距离越缩越近,人民忍无可忍了。
近日台湾西海岸的陆域与离岸风力发电在结构上与政策上发生质变量变,风机国家队产业链与彰化乡亲都强烈质疑。风电「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进入了「深水区」,暗涛汹涌,前景为何,殊难逆料。
(作者为前环保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