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马英九北京行 赖清德应正面看待(李正修)

图为2023年3月28日,马英九与随行人员及台湾学生在南京中山陵合影留念。(中新社)

马英九基金会近日宣布,前总统马英九将于4月初亲自带团二度访问中国大陆,11天的行程包括参观国父故居及祭祀黄帝陵,最受瞩目的是在北京的活动。马办的「希望与老朋友碰面」一席话,增添马英九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否二会的想像空间。

对此,各方反应不一。国民党乐观其成,但也说要有被抹红的准备,民众党表示马有一定高度,「有些事还是要有人做」;反之,民进党以冷嘲热讽的人居多,先说马并无代表性,又要他向对岸宣示主权,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姿态。

事实上,正因为马英九现在未具任何官方身分,才更适合为颠簸不平的台海现状及时止血,并为低迷紧绷的两岸关系打开机会之窗。民进党可以不接受马前总统的政治立场及民族情怀,却不该为了政党私利,轻易抹煞其协助增加两岸互信及稳定台海局势的努力。

今年初大选后的民调显示,高达6成的民众支持两岸维持沟通和对话,期盼双方降低敌意仇视,为台海冲突风险降温。马英九决定再度登陆不就是在回应大多数民众的期待吗?进一步来看,若他此行能当面向习近平传达台湾民众对两岸紧张状态的忧虑,并呼吁中共减少对台胁迫行动,其重要性当不下于连战2005年的破冰之旅。

若从陆方角度分析马英九的北京行,首先应探究此时陆方邀请他登陆的原由。习近平三连任已大权在握,此时最棘手的问题是中美对抗与大陆经济情势,根本无须迫切处理台湾问题。陆方当然不会透过马传话,而是要借由「马习二会」隔空传递关于两岸前景的重要讯息给民进党,在赖清德就职前,习和马的对话内容,自然是重要的政治讯号。

值此两岸关系因金门陆船翻覆事件而陷入紧张状态,中共亦欲借机削弱台湾在金门禁限制水域及海峡中线的实质管辖权之际,民进党政府不论是蔡英文或即接上台的赖清德,既然本身无力解决僵局,何妨将马英九的北京行视为两岸破冰的试点,至少先让两岸重返「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默契,再顺势引导双方恢复务实往来的正轨,进而争取两岸话语权。

国内外都在密切关注「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在520就职时的演讲,会如何阐述他的两岸政策。然而从陆方对他的态度由批判转为漠视,显见他上台后的两岸关系难以乐观看得。赖清德昔日战友、退辅会副主委李文忠日前建议,赖清德应适度调整民进党「逢中必反」的基调,降低两岸对撞的风险,正点出了蔡政府过去8年来无法打破两岸僵局的症结,如果赖清德无法转念,两岸关系势必无法改善。

在赖清德上任前,陆方主动邀请马英九访陆,可视为北京对台湾释出的橄榄枝,如果赖清德希望他上任后两岸关系能有改善,就应正面看待马英九此行,并给予祝福,同时约束民进党政治人物趁机抹红或挑衅的行为;而且应理性判读马英九此行陆方释出的政治讯息,作为总统就职演说的参考,届时能再释放更多善意,化解北京对他台独分子的疑虑,这才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格局。(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家安全组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