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评比真是门好生意(周韵采)
金门守护海洋评比特优。(李金生摄)
相较于台大、政大等顶大汲汲营营于世界百大排名,大陆的985高校如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近日却宣布不再参与世界大学评比。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排名不理想,但也彰显了大陆日益强大的国族自信,不愿一昧顺从西方标准。
平心而论,人民大学对大学评比的批判是有道理的。大学评比最早起源于1990年代《US News & World Report》发行对美国大学的评鉴,而后英国仿效陆续发布QS世界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成为主流国际评比指标。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在高教全球化的时代,学生与家长有着不对称资讯问题,难以判断各国大学好坏,评比则提供他们过滤后的资讯,有助其选择适合申请之学校,而大学也透过这项的评比建立信誉,强化品牌效应。
然而由商业机构发布的公益指标,背后仍是由商业运作逻辑支配着。由于大学数量众多,仅知名大学由机构主动评鉴,其余必须缴交报名费及评鉴资料,申请被评鉴。而有些评鉴资料涉及经营策略和呈现方式,不熟悉者只得再付费委托咨询机构辅导。学生及家长越信赖排名,排名市场的需求就越强劲,从事评鉴及咨询的机构利得就越大。且因为有商业诱因,许多评鉴指标的设计是否足以反映大学的优劣真实,抑或可导入更多的咨询商机,确如人民大学所言,是值得检讨之处。
除了大学,台湾时下比较流行的评比,包括政治类的县市长评比及因应气候变迁的永续奖项。县市长评比由国内知名的商业杂志《远见》及《天下》定期发布,多年来已成为县市长的行销素材。然除了客观的统计数据外,评鉴有很高比例依赖不同样本的民调及专家评比,有相当主观运作的空间,故排名能否跟首长政绩直接画上等号,不无疑虑。尤其,这两本杂志时时充斥各县市政府的广告专页,虽能成就商机,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其次,永续奖是目前台湾企业最夯的奖项,因为得奖就代表上市企业必须强制揭露的ESG过关。故企业一方面缴费报名评比,另一方面上付费课程,学习如何撰写ESG报告,以便得奖,是为评比之循环商机。然评比若仅仰赖业者自我揭露之资料,又缺乏第三方认证,将使得人为操作空间过大,奖项的公信力将打折扣。
同时,缺乏第三方认证的减碳数据未来势必无法通过国际标准,也无法据此从事碳汇交易,故会计师事务所、标准制定协会等机构纷纷成立相关部门或新公司,分食此一边制定指标,一边开授课程或接受委托查核的商业大饼。啊,各种永续指标尽出,搅得我们眼花撩乱,原是商机一场!(作者为元智大学资讯管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