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抗中不是门好生意(陈国祥)

蔡英文总统发表国庆演说(总统府提供)

民进党和蔡英文总统近年来在反中、抗中、去中之中获得丰厚回报,绿营政客操作两岸议题、闹反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挑衅的言行越来越明目张胆,利用民粹手法牟取政治红利越来越食髓知味。至于因此而带给台湾的风险,则多置之度外,绝非优先考虑事项。

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其利弊,民主制度紧贴民意脉动,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政党与政客普遍将「民之所欲」摆在第一,而且多是着重短期的、私己的利益,选民又易受情绪性与同温层等人性弱点左右,所以常被精明熟练的政客操弄,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选择。这是民主必然付出的代价,但不能让民众陷于危险境地确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台湾现今的民主状况却是选票考量至上,竭尽所能迎合民众好恶、情绪与短期利益,若民意取向未与政党利益完全合拍,则运用认知作战的各种手段加工塑造,将民意引导到对其有利的方向去。裁剪讯息、搧风点火、恐惧诉求、蛊惑认知、贩卖希望、煽动仇恨、自我吹嘘等手段交相运用,务求把民众聚拢在其高举的旗帜之下。至于民众深远的、长期的利益则忽悠带过,即使民众因为一时兴味而牺牲长久的整体利益,也在所不惜。

民进党多年来两岸关系上不断尝试「切香肠」的行动,眼看马上就要切断了,也看到对岸正在举起刀斧,识时务者虽然为此忧心忡忡,深恐大势不妙,但吹哨无法惊醒那些沉迷在香肠美味中的同胞,更无法匡正政客们不负责任的言行。

蔡总统双十国庆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宣告,在大陆决策者眼中,这个「新两国论」究竟有没有踩了两岸关系最敏感的那条红线?北京会不会就此翻盘掀锅而武力摊牌呢?显然,蔡英文及民进党犹是老神在在,根本不在乎会不会引发战争,或许还在欢喜收割这席话带来的政治效益。

事实上,「两岸政权是两个主权国家」的论述,就是扬弃「同属一国」的护身符走上两个「国家」对抗的险路。中共声称「九二共识」为两岸政治关系的定海神针,国民党紧抱不放「一中各表」,从中获得模糊的诠释空间,但在蔡英文「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的架构下,这些互留余地的谅解根本失去了容身之处。

为了遂行一党政治私利,管他「九二共识」曾经发挥国什么神功,管他「一中各表」可为台湾带来什么安全上和交流上的好处,全部给我滚到一边去,反正两岸和谐关系的红利必归国民党所有,即使有益于台湾,也将挫损我党的执政威势与存在价值。反而是两岸越紧张,中共打压越厉害,民进党的脚跟站得越稳。火中取栗于是成为民进党掌权与夺权的最佳法宝。

民进党的政客们固然有人是为政治理念真诚奉献者,但更多的是刻意挑拨刺激两岸关系以谋求政治红利者,对于台湾民众所要承受的战争风险与祸福后果,反被置之于次要地位。对于绝对实力显居弱势,而遇危难时国际抢救力量难期的台湾而言,挑衅北京绝对是高风险的政治操作。不过,高风险伴随者高报酬,尤其报酬可以自己收割,而风险却由台湾民众承受时,何乐而不为?何必自废武功而有糖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