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民主 不该这样践踏(陈国祥)
立法院24日院会,针对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所提「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国民党立委质疑民进党团恐将该草案迳付二读,立即冲上主席台制止并抗议,蓝绿爆发推挤冲突。(姚志平摄)
刚刚夸称取得公投完胜的民进党,庆功宴还未结束,就露出狰狞面目,扼杀民主毫不手软。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和《地方制度法》迳付二读,遭受强烈抨击后勉强回复常规程序,但主导其事的柯建铭总召居然公开指控反对者「师心自用」。究竟是谁基于私利而这样践踏民主?
台湾民主得来不易,民进党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这套制度及其精神的精髓在于权力制衡,这对全面执政的民进党当然有所约制,但它本于宪法凌驾于执政党之上,因此民主实行与否以及如何实行,有其高于「人设」的超然性,断非出自执政者的恩赐。
台湾实行民主政治卓然有成,各级政府首长定期改选,民主政治不可或缺要件多已具备,在投票权之外,还有罢免权、公投体现创制权与复决权。其中缺陷当然也不少,尤以政党恶斗、社会撕裂、效能低落、煽惑民心、网军横行为然。这些弊病在民进党全面执政近6年来变本加厉,公投之后执政者滥权恶行更为严重,执政者一副「只要我高兴,没有什么不可以」嘴脸。
民主在台湾倒退了,香港更加明显。台湾四大公投次日,香港迎来了国安法施行及选制「完善」之后的第一次立法会选举。回归后的前20年,香港民主道路向西走,步履蹒跚,最后撞墙。之后,民主道路掉头向东行,实行中共主导下的「爱国者治港」民主。选委会扮演关键性角色,除了选特首之外,还选出立法会中的选委会界别40名议员,更具提名立法会议员候选人大权。从选委会选举到立法会选举,全由建制派、亲中派和「党的人」包揽,不仅民主派出局,港产工商权贵影响力与份额也削弱;所谓「五光十色」芳踪渺然,「清一色」则赫然亮现。多数港人对于这个在半个场地比拚的选举兴趣缺缺,投票率区区3成,而且多是特定立场的选民参与。
民主究竟为何物?中共领导人、宣传机器近期大唱民主之歌,歌声嘹亮,但在「西方民主」信奉者听起来,「全过程民主」的调子却荒腔走板。所谓「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统一、「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统一、「直接民主跟间接民主」统一,而且「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充分保障」,把「西方民主」信奉者搞得一头雾水。
民主样貌各国不一,但构成要件与实质运作内涵还有其不可或缺的标准,非可全凭主观认定民主与否。说「全过程民主」优于西方民主,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发明,如果只求强化内部的「制度自信」,倒也罢了,如果想对外争夺话语权,那就要看世人信不信这套说词。如果台湾施行的候选人投票、罢免以及公民投票制度全都付之阙如;香港立法会候选人先要官方主导的选委会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当选后行使职权若有逾越,随时可能被取消议员资格。那么,世人如何评价「全过程民主」,不问可知,但这不是话语权谁属问题,而是民主真伪的辨识问题。
民主所依循的理念颠扑不破,人民拥有自由权利、法治约束权力、选举代议制、权力分立、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结社自由等制度性基础缺一不可。尚未臻于此境的国家与地区,实应将其奉为圭臬,不必否定其价值并另搞一套;至于民主制度已大体完备的国度,执政者则应善加珍惜,确切遵行,而不应将公共财转变为私产,师心自用,取夺任凭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