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疫情造成全球民主退化(陈国祥)

香港特区政府疫情为由押后本应在去年9月举行的立法会换届选举。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日出席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回应议员就选举制度等议题的提问。(中新社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近1年半,至今仍看不到回复正常的曙光。世界各地的民主政治运作深受影响,未来的影响可能更大,致使原已趋于衰颓的民主更加退化。

疫情对民主的最明显影响是取消或延后选举。当然,疫情未必真的严重到不能办理投票,有时只是提供执政者一个推迟选举的借口。譬如香港,特区政府以疫情为由押后本应在去年9月举行的立法会换届选举,推说选举会带来严重的公共健康风险,不利疫情防控,也会使选民却步,影响参政权行使;另外又说,封关及防聚等措施都不利选举进行,尤其对不在香港居住的选民因不便回港投票而造成不公

疫情爆发1年多来究竟有多少民主国家的选举被迫押后或取消?据一项选举观察的计划统计,2020年间世界各地的129个行政与立法机关选举及20个公民投票,虽受疫情干扰,但92%都如期完成,其中66%如期举行,26%改在同一年稍后举行,被押后至2021年或更晚举行的的选举和公民投票只有8%。

不过,选举和公投的过程简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对全球民主的品质确有不利影响。在疫情肆虐下,正常的竞选活动减缩了,候选人造势大会、面对面辩论扫街活动大大减少,虽有媒体上的辩论、网络广告零星车队扫街勉强维持选举热度,但效果当然不如候选人近距离接触选民以及大型造势活动。选举气氛变得冷清网路上真真假假的讯息与意见大行其道,深刻牵动公众的情绪和投票行为,导致非理性成分增加。

封城、禁聚或是限制社交距离等防抗措施下,公民、社团和媒体的参与空间变小了,国际监察及本地的选举观察多半受阻,致使选举舞弊造假的传言更盛,选举和公投的公信力随而下降,选举争议变得更多。包括号称世界「民主灯塔」的美国,也因为许多州投票办法受疫情影响而改变,造成选务的争议与纠纷,让民粹候选人有了否定选举公平性与合法性的煽惑空间,以致于爆发国会山庄骚乱事件。其他国家也有落选者指控选举不公平的情事,有些党派为此而鼓动选民杯葛选举,或者呼吁民众废票以示不满,有的因而引发暴力镇压,造成两方冲突,恶化了民主的品质及其社会支持度,使得全球性民主倒退变本加厉。

综观2020年至今的选举,由于疫苗尚未达成群体免疫效果,为了防止选举导致疫情扩大,各国政府及选举管理机构不得不采取一些减低病毒传播风险的措施,包括:禁止竞选造势活动或严格设定参加人数上限,前往投票人士必须接受基本健康检查,每个票站设定人数上限,减少人群聚集,鼓励选民按年龄组别分时段投票,分两日投票,增加投票站,扩大邮寄投票或其他特别安排的方式投票。这些措施不是影响选举与公投的宣传效应,就是加大选务纠纷的争议。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阴影笼罩之下,有些选民担心被染病或者连累别人而放弃了投票,这对于公民权的行使和投票的结果都有影响。大体而言,政府愈是假借疫情而紧缩民众活动的限制措施,或是在竞选期间愈是限制反对党派的选举活动,或是公民杯葛及呼吁罢投行动愈成功,都对投票率的下降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也就助长了民主的退化。未来疫情拖延越久,民主遭受的损害就越大,这正是全球民主前景的一大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