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青年废票化 左右大选结果(沈迺训)
台湾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右二)现身海安商圈,吸引年轻人上前争相合影。(程炳璋摄)
蓝白合的无疾而终与君悦会的破坏性效应,已让选情产生戏剧性变化。原本推估的老二、老三易位,牵动原本有意投票的部分族群产生不投票或投废票的积极倾向。在《美丽岛电子报》民意调查中,除了呈现柯文哲民调暴跌至15%以下的态势外,高屏地区不投票与投废票达5.5%,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或可大胆预言,弃保先行后,接续废票将逐步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美丽岛电子报》前次大选同期民意调查与选举结果,12月9日时蔡赖配与国政配分别为51.8%、16.1%,其中不投票与投废票的意外高达9.1%。但选举结果却是国政配开出38.61%,废票数16.3万票,废票率约1.1%,显示结果与预期间两者差距不小。
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发生高废票数的可能。至少在以往选举历史中,尽管没有数据佐证,但2004年的总统大选就发生了投票率8成的情况下,废票高达33.7万,废票率达2.5%,超过前次大选3倍的异常现象。
当时,高废票数被认为是与两颗子弹事件并列的改变选战结果关键因素,让号召行动的「百万废票行动联盟」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至于废票从哪里来的真正原因?台大经济系教授骆明庆的研究论文指出了方向—与当时各乡镇的不识字比例呈现高度关联性。
事隔近20年,或许不识字比例已经无法提供积极的关联佐证,然而各种人为因素发起的集体废票行为,仍然可能引发「废票风暴」。就在去年的法国大选,不投票与投废票的比例创下50年以来新高,其中18到24岁的年轻人就占了41%。当时在法国部分大学出现了「不投马克宏,也不投勒朋」的鼓吹浪潮,很难不让人直接联想到蓝白合破局后,在柯文哲支持度暴跌下的年轻选民投票意向,是否会开始走向去年法国大选的年轻人的后尘。
对年轻人或其他特定族群而言,投废票或许是对当下现况不满与政治失望最好的表达抗议选择。毕竟,选择采取弃保的投票行为,某种程度是对政治理念的一种背叛,太过现实主义的作风通常不会是年轻人的优先选项。
选择投废票就大不相同,不仅可以说服自己没有背叛政治理念,也会为政府省下30元的选票补助款,在形式上与实质上都能维持初衷。对于年轻人而言,与其再度因为意识形态对决而被迫选择非首选的候选人与政党,倒不如在不影响理念的前提下,透过废票形式进行高度分离的总统、区域立委、不分区立委政党票的投票行为。
此思路极可能发生在来年初的大选。如今在绿营占优的高屏地区,出现相对异常的不投票与投废票民调比例已是征候。一旦愈来愈多年轻选民认知到投废票也可能改变选举结果,又能一如初衷坚持理念,则废票将成为沛然莫之能御的集体民意呈现。
(作者为前高雄市政府劳工局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