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虚耗七年 最低工资法徒具形式(林昭祯)

立法院12日院会三读通过「最低工资法草案」,民进党立委在党团总召柯建铭(前排中)的带领下于议场内合影留念。(姚志平摄)

蔡总统于2016年竞选总统时的政见《最低工资法》,延宕7年终于在副总统赖清德也将其列为自己竞选的劳动主张后,方于12日三读通过。然而看似周全的条文,除了法律位阶高于目前以行政命令运作的《基本工资审议办法》外,可惜仍未突破现有格局。

事实上制订「最低工资」最主要之目的,就在保护弱势劳工,以免因议价能力不足而受到剥削,但新出炉的法案却仅就最低工资的审议程序做出明确规范,忘了自身使命,诸如身心障碍劳工应否获得较最低工资多1至2成的收入?因为身障者的医疗支出必然高于常人,然而为避免增加雇主负担,应可考虑透过「就业安定基金」的补助,使其得到较最低工资多一点的保障。

从这7年间执政党不顾劳团声声催促,让《最低工资法》躺在行政院6年,便知该法徒具形式的命运。因为如果照目前通过的版本看,调整最低工资虽有10种参采指标,不过若想在蔡总统任内达成月薪3万元的目标,根本不可能,何况近年来劳动部已强力做多,就算用补贴也要达成蔡总统的承诺,但都不可得。

这也难怪赖清德竞选总统的劳工政见只谈通过《最低工资法》,却不设定达成目标。有意思的是,那为何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有胆量宣布基本工资3万3千元的主张?究其原因在「加薪减税」的配套,以强化企业为员工加薪的动机。

当然大家会问,过去蔡政府也说「加薪减税」但成效不彰,侯友宜如何能做到?

由今年10月立法院审查《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的加薪减税措施成效,可得知159万的中小企业每年仅1千家适用现行规定,问题就在于「适用门槛过高」。因此侯友宜采取「松绑并提高诱因」的作法,且不论大公司或中小企业均有规定,诸如:中小企业的部分,扣抵额将由现行的130%提高到200%;而上市柜公司如果是以税后盈余的1%为员工加薪,将可扣抵营业所得额的150%;同时企业为年轻人加薪,除了放宽年龄限制,由24岁以下放宽至30岁以下,加薪扣抵额也由150%提升至220%。

可知若想要靠提高最低工资来改善低薪,必须要有策略,而且不能为达目的反倒迫使企业解雇非核心劳工,改以打工族或外包工作者取代之,变成「爱之适足以害之」。这也是日前由工斗团体主办的劳动政见发表会中,网友对赖清德所提的主张一律以「空」字形容,而不擅言词的侯友宜却可得到较高评价的原因。

面对虚耗7年多才得到一个只谈如何审议最低工资的法案,劳工无奈之余,也仅能寄望明年能政权轮替,方有机会再修法,让《最低工资法》发挥实际功效,保护弱势劳工。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