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学生优先施打 大错特错(翁铭佑)

年轻人优先接种示意图。(图片摘自陈明文脸书)

近日新北市幼儿园群聚感染扩大,初步已排除Alpha病毒,与台湾5月疫情无关,指向Delta或其他变异株的机会大,代表边境防疫政策需检讨。但社区沦陷事实已造成,政府应善用资源补救,提升「社会韧性」,与病毒共存。

面对Delta病毒入侵社区,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决定让新到货的BNT疫苗让学生「优先于」中壮年施打,绝对是错误的政策!18岁以下的青少年染病后风险极低,只有少数特殊疾病免疫脆弱者需要施打疫苗。若安排学生先施打的目的是为了「阻隔」Delta在校园传播,那更是错误的期待。已有数据证实:只打1剂疫苗对感染Delta有症状者的阻隔保护力只有33%,而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保护力更低。

各国目前的共识是:Delta的R0值高达6~7,1剂疫苗的30%阻隔力效果薄弱,只能轻微减缓传播速度,无法遏止校园传播。更何况近来报导也指出,疫苗突破感染者的带病毒量和自然感染相去不远,传播能力相当。只要校内有师生群聚染疫,不管学生有没有打满疫苗,结果都是一样:全校停课!

世界上疫苗施打顺序主要是两大策略方向:一是重症减灾,如英国完全照年龄与保护高罹病族群的顺序施打。二是维持社会功能:美国在最脆弱的族群施打后,优先施打医护警消和社会运作基础工作者。

但绝对没有国家是优先施打学生的。之前对于孩童的Covid长期症状研究缺乏对照组,数据被过度夸大10倍。所以笔者建议:疫苗施打的重点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年长家人!

8月中旬,英国牛津AZ疫苗的首席研究员安德鲁‧波拉德爵士公开发表报告指出,对Delta病毒的群体免疫是神话。抗体浓度在疫苗施打后3~5个月会迅速下降,因此面对Delta变异株不可能有群体免疫,政府必须认清现实、调整策略。疫苗的功能在避免重症,因此社会中坚分子必须优先施打。

面对Delta病毒的入侵,指挥中心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努力让重症率高的族群打满第1剂,脆弱族群的第2剂也须适时补足。台湾75岁以上长者仍有30%未施打疫苗,众多青壮年民众也尚未接种疫苗,他们是社会正常运作的中坚分子,应该尽快完成施打。

此外,政府也应该尽快修订防疫新规范,现今的停课标准与3、4级警戒的标准都非常笼统粗糙,无科学根据可言。面对不同的变异株、不同的疫苗施打率下,能容忍的病例数绝对不同。笔者建议用重症人数来反推社会隔离政策的强度,机动调整NPI(非药物公卫措施)强度。

台湾到货的疫苗有限,不少还是外国捐赠的,若有限的疫苗还施打在相对效果较低的民众身上,整体社会对抗Delta病毒的「社会韧性」将更减少,导致社会封锁时间延长,难以与病毒共存,付出的代价将更庞大。

(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