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政府应展现发展无人机决心(张百达)

美国传出原订军售乌克兰4架MQ-1C灰鹰(Gray Eagle)攻击无人机的计划已暂停。(资料照/路透社、美国陆军提供)

随着俄乌战事发展,再次加深世人对无人机在现代战争扮演重要角色的印象。这对强调发展不对称战力,面对两岸军事资源差距不断扩大的台湾与国军而言,更具有重要启示与紧迫性。

6月15日执政党中常会,邀请民间航太科技公司负责人以「台湾无人机产业的战略发展新局与关键契机」进行专题报告。而身兼执政党主席的蔡英文总统更提出今年8月「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将在嘉义正式挂牌,打造无人机国家队,带动地方经济成长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加速达成军民两用科技的发展目标。

此外,蔡总统还提到,在军民整合的国防及战略核心产业上,政府必须扮演领头羊角色,提升企业参与研发的动力,带动民间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国防经济加乘效益,巩固台湾在全球经济新趋势的关键地位。

就现况而言,无人机不论是在传统军事,抑或是非军事领域,如对照全球先进国家以往发展历程,乃至相关领域的实务运用,台湾不论是军用或民用两方面,显然都呈现出相当落后或迟滞,也确实到了政府必须立下决心急起直追,甚至寻求超越的重要关键时刻。

就军事领域而言,早在上世纪以阿战争中,以军便已将无人机运用于军事侦察等作战行动,甚至成为美军学习仿效的对象。而军用无人机的运用范围、款式、功能与战术运用等方面,更随着技术发展与思维创新,展现出更多元的任务弹性范畴。

例如,从原本仅限于空地侦察的非攻击性角色,开始迈入武装化与多功能的发展阶段。像可用以执行对地、对海乃至对空目标的攻击,配置红外线热显像镜头可全天候执行任务,加装电战套件执行重要的资电作战或诱敌任务,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等可透视锁定地表植被隐蔽的地面目标等。甚者,如以色列制的哈比无人机,可于长期滞留特定空域,待锁定目标后便可执行自杀攻击任务,如国造剑翔无人攻击机等。

至于载台类型,除需跑道或弹射系统的传统定翼机,或二战时期德国如兴登堡号的飞行艇外,可垂直起降的旋翼无人机更是扩大了运用范围与便利性。至于体积与酬载量能,除了RQ-4全球鹰战略无人机,最小已如手掌般,可进行城镇、室内等限制空间战斗(CQB)。此外,除了匿踪化,最新趋势则是结合AI技术与无人机低成本、可消耗、大量生产等特性所发展出可同时控制数百架,以遂行饱和式攻击的「蜂群战术」。

由于无人机具高速机动、操作维护成本低、监控范围广且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不论军事或非军事均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像各种航拍(地理资源或农业生产)、犯人搜索或遇险搜救、环境监控(水源区)或环保取缔(工厂污染)、农肥喷洒、(偏乡)急救药品或包裹快递、电影拍摄或影像记录等,当然也包括重要军事设施与关键基础设施的日常保全,乃至战时遂行全天候,特别是夜间反渗透、反特攻等任务。

除各军民用机场、港口与偏远山区高压电塔外,像是国军衡指所、乐山雷达、机动飞弹部队驻防区等各军事要地及周边维安,乃至像前总统严家淦、李登辉,及黑鹰事故殉职的参谋总长沈一鸣上将等安息之五指山国军公墓等。换言之,唯一能够局限无人机运用者,乃是人们的想像力、决策力与执行力。

如果政府真正高度重视无人机的发展与运用,除政策宣示与成立相关研发中心外,行政团队更应要求各部会即刻全面盘点需求,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松绑不合时宜的法规,在排除有资安疑虑产品后,如何从国内外市场取得现货来源与人员培训,并充分反映在各部会正在筹列编制的明年度预算中,这恐怕才是当务之急,而国会也应承担起监督审查之责。

(作者为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