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朱立伦如何面对「张亚中课题」(陈勤浩)

国民党主席选举18日再度展开辩论,候选人朱立伦、张亚中分别对九二共识提出自己的看法。(陈怡诚摄)

近日,两岸几位重磅学者在第六届京台学者共研会上,就近期台海局势做出研判认为,在疫情、中美关系、民进党当局阻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两岸关系有一些正面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今后一段时间,台海形势会矛盾越来越聚焦,对抗越来越尖锐,局面越来越复杂,出现各种可能性,包括战争的可能性、谈判的可能性,都会增加,而且有可能交替出现、相互交织。

越来越复杂严峻两岸形势,无疑将让两岸关系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也将考验重掌帅印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胸襟。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给朱立伦的贺电中,提及期望「登高望远」、「坚守民族大义」、「为台海谋和平」、「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个中寓意之深,想必从政二十几年、历练较完整的朱立伦应能领会。

朱在当选后曾表示:国民党在两岸路线上绝不会变成小绿,不会畏惧任何民进党贴的标签,要重建两岸交流平台与沟通管道,在党章、党纲规范下重启交流,从社会力开始交流。并称做比说重要,请大家拭目以待。从这番话看来,朱的两岸路线似乎仍欠一些大开大合的气度和魄力。事实上,除了民进党执政这几年两岸官方互动停摆外,两岸民间交流平台及社会力的交流早已进行多年,当然还需继续维系促进。问题是,在当前越来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几近战争边缘的台海局势下,当务之急是如何找到避战谋和、拆除战争引信的解方。

解方不是没有,这就是本次参选获得第二高票的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论述。张亚中认为,两岸至今还是敌对状态,民进党不可能确保两岸和平,但国民党也拿不出解决两岸敌对的方法,包括一中各表或求同尊异。 两岸主张若还是如此,其实就是拖,相对于民进党的斗,或许认为拖可以赢得民意支持,但结果是葬送了整个台湾。张亚中批评,国民党的不作为,或不知道怎么作为,让民进党可以这么嚣张、欺骗台湾民众,民进党欺骗、国民党无能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是我们要反省的。

张亚中以其理性务实的思辩和逻辑严密的论述,唤醒了国民党的党魂,获得了3成党员的支持。这些深蓝党员族群把票投给张亚中而非投给曾任党主席的朱立伦和现任党主席的江启臣,实际上是宣泄出对当前国民党两岸路线的不满。党意折射民意,须知这3成多非组织的、自发的一人一票的自主深蓝党员,至少折射出4成以上蓝营基本盘的民意,这或许就是国民党安身立命的根据地,轻忽不得,张亚中现象也反映出广大台湾民众企盼两岸和平与台海安宁的善良愿望。这对于得票率并未过半的朱立伦来说,就职后如何面对这一族群,如何回应社会的期待无疑是一大考验和挑战。

张亚中以《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为其竞选政纲,尽管其中有些条款大陆不会接受,但作为条件提出来协商,寻求妥协乃谈判必经过程。这个政纲如能得到两岸的重视和实质研讨,或许能为当前陷入困境的两岸关系,找出一条替代民进党分离主义路线的新思路,由此激发起两岸对和平统一路径的研究和讨论的热情,起到引领两岸民意和社会方向的正面作用,值得两岸有关方面、尤其是国民党的高度重视。

上届国民党全代会,已把「胡连会五项共同愿景」写入政纲,而「愿景」的第二项就是「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朱立伦在此次竞选中也宣称要延续「胡连会五项愿景」,且誓言要说到做到,这就要看他上任后如何坦诚面对这一「张亚中课题」。如果真有决心和诚意,我建议他大胆聘请张教授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特使」的身份登陆,与陆方研讨洽签《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

依据台湾现行法律规定,张亚中作为政党党魁参选人先行提出《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的刍议,主张结束两岸政治敌对状态,并未进入需要公权力正式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程序,应属台湾现行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及政党主张的范畴。

什么是备忘录?它源自于拉丁语:memorandum est,意为:「这是应该被记住的」。备忘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备忘录形成经过;第二,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第三,形成共识的问题;第四,存在分歧的问题;第五,各方的责任;第六,双方当事人的签字。

由此可见,在国民党尚未执政条件下,与大陆洽签《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是张教授的创举。两岸敌对状态本就因国共政治对立及内战所产生,解铃还需系铃人,时至今日,结束历时72年的敌对状态,是国共两党义不容辞的历史重责。在国民党重返执政的8年,包括2015年朱立伦任党主席期间,国民党都有机会和公权力正式签署和平协议,但均被马、朱两任党主席错失了,殊堪遗憾。当下如果连不需公权力介入的和平备忘录都不敢碰触,国民党还谈何延续「胡连会五项愿景」呢?

张亚中教授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一贯坚持反对台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未因台湾政党轮替而动摇。他长年坚持两岸问题的研究和论述,积极参加两岸学术交流。洪秀柱担任国民党主席及参加2016大选时,他也曾作为洪的幕僚并将其两岸主张纳入洪的竞选政纲。这次参选虽功亏一篑,但他的两岸论述意外获得远超3位参选人的声量,使两岸议题成为这次党魁选举的主轴,促使4位参选人一致达成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识,功不可没。以他的赤子之心和学术造诣,若能获任国民党主席特使,登陆洽签《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或许能谈出国共两党能接受,台湾民众能放心,民进党找不出「茬」的和平方案,若此,国民党不但能稳住蓝营基本盘,更可获得泛蓝和中间选民的支持,为打赢2022、2024选战打下坚实、广泛的民意基础。(作者为北京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