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水库监测廊道 50年来首度曝光
在2014年营运满50年的石门水库,9日首度开放媒体进入位于底部、长达8公里的监测廊道。水利署署长杨伟甫说,廊道内共有地下水位观测井、地震仪、量水堰、沉陷位移观测点等200多项监测设备,重要性犹如人体的动脉。
杨伟甫指出,廊道内的监测设备,部分已开始数位化,盼能提升监测效能。北区资源局工程师陈志豪说,廊道中的量水堰、排水沟等设施,可排除山脊内部地下水,减轻压力,借以稳定溢洪道与边坡。
▲石门水库监测廊道内的压力观测仪器。(图/记者林信男摄)
陈志豪说明,廊道内共有百余个沉陷位移观测点,每当遭遇地震、台风时,便可透过卫星系统,比对廊道内的沉陷位移观测点和廊道外的基准点,借以了解石门水库坝体安全性。
陈志豪解释,石门水库的耐震程度在5级以上,921大地震发生时,坝体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廊道内共有7部强震仪,监测地震对水库的影响。
包括经济部次长杜紫军、水利署署长杨伟甫,都在9日首度进入石门水库监测廊道参观。水利署北区水资源局副局长简昭群强调,石门水库监测廊道被列为机密管制地区,廊道内各项设备每年都会进行安全检查,每5年做1次总体安全评估。
▲石门水库廊道首度开放媒体进入拍摄。(图/记者林信男摄)
杜紫军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由于气候变迁造成瞬间暴雨增加,导致水库淤沙量越来越大,为改善上述状况,未来计划在石门水库上游,增建两座排砂隧道,总经费粗估约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