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松动中的正义防线

宪法法庭10日针对声请暂时处分国会改革法案等4案进行公开准备程序,大法官张琼文(左起)、大法官蔡炯炖、大法官许宗力、大法官许志雄、大法官黄瑞明等一同出席。(资料照,杜宜谙摄)

宪法法庭日前针对国会改革法案暂时处分召开准备程序庭,但大法官发问的问题,遭质疑具有既定立场。台湾民意基金会16日公布民调,有半数民众对大法官的独立自主性存疑。司法被视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料这道防线却在意识形态下逐渐松动。

过去大法官提名顾及到社会的公平性和接受度,尽管有部分人选具有特定意识形态,但政党色彩不至于太单一。蔡政府执政后,却不顾社会议论,提名人选一片「绿油油」,也让民进党执政下,涉及五院的所有释宪声请,无论是进口莱猪还是抢下水利会,只要符合「绿色价值」的案件都大获全胜。

此次立法院三读通过国会改革法案,并否决由行政院所提的覆议案,赖清德总统一方面公布法案却不实施,一方面兵分四路声请释宪及暂时处分。宪法法庭也火速配合召开程序准备庭,连大法官询问的问题都令人感受到既定立场,让民众党团总召黄国昌不禁质疑,「到底是中立的大法官,还是对方找来的诉讼代理人?」

有这种感觉的显然不只是黄国昌,从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显示,对于大法官的独立性,有26.8%的民众「不太有信心」,22.9%「一点也没信心」,亦即有约5成民众存疑;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人也只有15.3%。

这样的不信任,是对现任大法官的最大讽刺,也代表多数民众并不认同他们过去做出的所有释宪结果。解铃还需系铃人,如何修补松动中的最后正义防线,并让宪政运作回归正轨,就看大法官这次能否抛弃意识形态,做出足以服人的公平裁定和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