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宸:要当全球一流企业的话,回避不了ESG
9月23日,由本站财经主办的“2023本站财经ESG趋势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凝聚ESG共识、聚焦关键行动”,由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市南山区金融行业协会、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提供支持。来自ESG国际组织、评级机构、学界、企业界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基于ESG议题发表重要演讲与深入交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在论坛上表示,绿色经济和碳经济是高质量发展非常好的抓手。5、6、7月,我们的进出口数字并不太好,但新三样非常好,都是绿色经济,就是所谓的光伏、电动车和电池,这也是欧洲和美国最惧怕我们的地方,美国的抗通膨法案就是针对我们,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模式。
施懿宸指出,企业要百年常青,ESG是最重要的指标,核心是碳。要当全球一流企业的话,回避不了ESG。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ESG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竞争力。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您近期有提出碳金融和绿色金融是作为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新角度,可以从学术角度帮我们剖析一这方面的观点吗?
施懿宸:国家在提出“3060”后,尤其在去年,各位可以看到一些经济学家甚至一些业界人士提了不同的观点,认为“3060碳达峰、碳中和”会阻碍我们的经济增长。
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题目,甚至可以好好的做一个研究和探索。因为站在反方的,拿去年地缘政治的关系,煤炭、火电、石油都大涨,拿这些短期看得到的数字来证明“3060”确实可能会阻碍我们经过的发展。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们长期看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高质量发展我们已经说了好几年,之前叫“供给侧改革”,到现在我们谈“3060”,这有一个经济学非常核心的问题,从英国工业革命后,人类透过机器的生产模式,大量生产标准化的产品,现在全球人口的增长在趋缓甚至在萎缩。所以,从经济学上告诉你,我们的总和供给已经大过总和需求,这就是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因为需求是追不上这个供给的,所以供给就必须更高质量,让消费者才能买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低质量的供给只能去收入比较低的国家做发展,这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的必然。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消费降级是经济不好的信号,消费的升级基本代表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跟西方不同,因为我们是用土地财政的方式,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这已经到尾声了。房地产这个产业我们继续支持,但它难以担当中国下一个时代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不管我们再怎么支持房地产,因为我们的城镇化已经高达70%,剩下的必须要重视粮食。粮食是国安问题,必须盘在自己的碗里。在这个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由房地产拉动工业从而拉动第三产业的服务业。
在这个过程里,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抓手,所以我们的绿色经济和碳经济就是非常好的抓手。仔细看5、6、7月,我们的进出口数字并不太好,但新三样非常好,都是绿色经济,就是所谓的光伏、电动车和电池,这也是欧洲和美国最惧怕我们的地方,美国的碳关税法案就是针对我们,这是我们的优势,这是我们未来补足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
各位可能听过“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人口的出生率已经低于死亡率,无法再用人口增长的模式促进消费。内需要增长,必须要消费和增加,而且要升级,才能在GDP里透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当然,有些学者认为收入没有增加怎么增加消费,但长期而言这个方向是对的,高质量最重要的理论,边际生产力会下降,但透过技术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另外是解决经济负的外部性,投入产出比的提高。过去的负产出,是由我们财政来兜底的,现在必须企业自己来负担这个成本。当然,能负担这样的成本,代表他有竞争力,也代表他的毛利够高,这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模式。
ESG基本上是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百年常青,ESG是最重要的指标,核心是碳。在这个过程中,碳企业的竞争力,过去财务的那些指标依然都需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多加一个ESG的部分,更能识别它是否毛利是存在负的外部性。其实不是他自己的竞争力赚来的,是我们用我们很多资源去补贴来的,这样一个增长模式已经过去了,所以ESG是我们迈向国际,要有国际竞争力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
之前有一个媒体访问我怎么看国资委要央企做全球一流企业,我当时说要当全球一流企业回避不了ESG。
主持人:我国绿色金融工具在国内的实践非常成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绿色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已经是全球规模第二的,权益市场包括REITs等。绿色金融的产生是不是真的帮助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针对绿色工具在座的嘉宾又有哪些建议?
施懿宸:我记得2016年绿金院开始做ESG数据库时,我参加2017年UNDP的一个论坛,当时主持人問我一個問題、我们谈ESG是不是钢铁就不要了。
但我必须说,我从事金融的研究已经将近20年。金融投资就讲两个最重要的投资变量,return和risk,所有的变量最后要影响到return和risk,投资人才会在意,否则就叫情怀投资。UN PRI的刘总说得特别好,我们当然有一些影响力投资,可以牺牲一些回报,去要求影响力的回报。现在有些基金在做这件事情,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投资人都做这件事情,因为这带着一点情怀在里面,但影响力投资不代表他不要求回报。
钢铁、有色两高一剩,这个行业必须存在。我当时回答沛源时是说我们不可能没有钢铁,否则基础设施房子怎么造?跟火电行业一样,火电依然会存在,煤炭也会存在,但它的收益和风险要匹配,收益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因为它带有风险。你看它的现金流,目前为止都非常OK,非常棒,但未来呢?这些高碳的资产,它的现金流在未来环保标准,人类要追求文明幸福时,它的现金流就会产生问题。有些投资人包含巴菲特可能认为西方石油在目前是个好资产,20年后我认为未必。如果你只看这三五年,西方石油可能是好资产。但20年后能源结构依然是这个比重,我们的《巴黎协定》“3060”都是假的,做不到的,所以这个比重必然会下降,但是慢慢的下降。在慢慢下降过程中,目前要考虑这个风险。
所以我当时跟主持人这样回答,钢铁,过去我们可能只要求6个百分点收益率,现在可能因为把ESG的风险、环境风险考虑进去,要求8个百分点,因为另外2个百分点是未来的风险。未来现金流的风险我现在要覆盖,所以估值会下降。在你买这个股票时要考虑这个风险,这时候会降低你的收益率的预期或者风险的提高,它的估值就必须下降,因为你价格就必须比较低,因为它有风险。它的估值比较低,代表未来的回报有一部分是从ESG风险提供给你的。
回到主持人这个问题,所有金融资产,只要在你的定价模型里,考虑了气候风险、ESG风险,任何的金融资产考虑了ESG,对它的估值就会产生差异,因为绿色的可能它的收益未来会越来越好,因为整个大环境对它是有利的,包含政策、市场。所以绿色金融的工具在做资源的分配、风险的定价,过去在风险定价过程中没有考虑ESG,没有考虑气候风险。
当时国泰君安培训时问我说ESG是不是一个定价的因子,我跟他说现在可能不是,未来可能是。现在为什么不是?Fama在证明CAPM时用20年的数据的。哪一个机构可以拿出20年的数据给我?我们A股只有5年。没有这么长的数据怎么可能说它是一个定价因子呢?在顶尖期刊之间连审都不用审。定价因子,对所有的股票、资产都有影响。这时候从学术上没办法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们一直在提供所谓的金融工具,包含政策,包含平安、渣打,他们在定价时产生了激励。
为什么我们要政府牵头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也是如此,过去支持存量,现在支持增量。你能有减排的指标,就能支持你从高碳转成低碳,但这个对于银行比较难,因为在事前,你怎么知道它做到做不到。这个过程中需要能力建设,需要系统,需要数据。
回到我说的,ESG从数据支持,MSCI都提供这些数据,这是为什么一开始我们做数据,用数据说话,让数据提供在你的定价里。因为你在风险的识别里需要数据,需要评级,所以现在有所谓的绿色信贷,但绿色信贷是看目录的,现在所谓的转型金融就是跟指标结合,包含可持续债券。过去说绿色债券,只要是目录里就支持。现在可持续债券是你要提供KPI的指标,例如碳减排10%,利率就可以下沉10%,这就是目前在转型金融里提到的确实可以激励企业行为的改变,否则他会认为他在做情怀。如果做情怀,国资委来做就好了,因为会要求央企、国企做,但民企基本上还是市场经济,將本求利的。市场投资人包含UN PRI这些希望我们投资人做负责任投资,我们做投资时如果考虑这个因素,那企业的行为就会改变。企业会做ESG,最主要的是四个:满足监管要求、市值管理、融资成本和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在 B端就是供应链ESG管理的订单,在 C端就是绿色与低碳消费。所以“双碳”人人有责,少叫一点外卖,少用一点塑料,基本上就减排,而且不影响生物多样性。
第二个,供应链在全球重构时,国内只要是全球供应链里,必然需要ESG,否则可能订单会受到影响。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ESG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竞争力,提供给各位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