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從王道談社會企業與永續
施振荣
社会上有很多现存的各种议题等待解决,为了能让未来更美好,过去很多社会议题多透过非营利组织(社团法人或财团法人)处理,如能用「类」社会企业或成立社会企业的模式则可进一步解决问题并且永续发展。
国际上已有针对这类社会企业订定专法,台湾虽然有提出,但还在等待立法院审查。因此,目前实务上的做法,就是依公司法,透过投资人同意后,在公司章程中明订公司若有获利,限制股东分红不超过获利的三分之一,将大部分的盈余用于员工分红及扩大服务。
在我退休后,我持续善尽个人的社会责任(PSR),一路走来也发起成立了三家社会企业,希望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包括科文双融(二○一九成立,推动文化与科技整合)、湾声国际(二○二二成立,推动台湾经典音乐普及化与国际化)、国际创新长寿社企(二○二四成立,催生台湾健康长寿科技产业)。
这些公司在股东同意下,以社会企业的精神运作,遵循王道「创造价值、利益平衡、永续发展」的三大信念,公司的盈余分红,第一优先是给经营团队及员工,与共创价值的利益相关者共享利润。例如我所成立的智荣基金会投入领导人培训的王道薪传班专案,员工分红就可达五十%。
过去外界经常认为公益团体的经营团队就应该只拿相对低薪,但其实经营社会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经营能力也要更好,因此社会企业提供的薪水如果没有相对的竞争力,就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利益平衡对员工才有诱因。如以高薪聘请经营者,经营者如认同公益团体的理念,也可再回捐部分分红。
华视自党政军退出媒体后,成为公广集团旗下成员,由于不同一般商业电视台,受到的限制较多(如不能做政治广告及严守新闻报导不得有置入性行销等),多年来仍持续亏损。
龙应台担任文化部部长时,我就曾提议让华视转型为社会企业,转型后可将华视拥有的土地资产活化,所得可做为华视转型所需的资源,投入未来发展。
目前电视频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经营不易,收视率与广告收益也被新媒体瓜分,如能转型为社会企业,将资产活化,打造华视成为「科艺文园区」(CATs Park,Culture、Art、Technology),形成一个新产业生态园区,在此创造具台湾特色且可国际化的优质内容。
很重要的是,「科艺文园区」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起具未来性的生态系,在园区内所有共创价值的利害相关者共同进驻参与,包括生态系中的文化人、艺术人、创意人、投资人、创投、金融服务业者、法务,就连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与文策院都是生态系中的一环。
华视的「科艺文园区」又紧邻大巨蛋园区,未来园区内的创新研发,也可在该场地进一步展现,成为新型态的两厅院—沉浸式展演中心及科技化的多元表演厅。
且社会企业未来也要朝上巿柜迈进,只要社企的获利分红能比银行的利息高,就可以吸引投资人,愿意将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有稳定的配息,另一方面又可以为社会未来的永续发展做出贡献。(作者为宏碁集团创办人、智荣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