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猫」激增 「野生中华鲟」逆游找新产卵场

▲去年在长江流域误捕到的野生中华鲟后福」。(图/翻摄自新京报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在大陆有「水中国宝」之称的「野生中华鲟」已经连续两年停止自然繁殖,今年春夏在上海长江口出现大批野生中华鲟幼鱼数量为往年的数倍,也是10多年来最多的一次。专家推测野生中华鲟可能找到了新的产卵场,因此农业部聚集近200名考察员,共同寻找产卵场的同时,进行环境修复和改良,及探索新的保护模式

据《澎湃新闻》报导,这次针对中华鲟产卵场的大型考察,是由大陆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联合组成。考察活动技术组组长危起伟表示,虽然有确实证据能表明去年中华鲟在长江内已经自然繁殖产卵,但产卵场已经迁移,能否找到还是未知数。

危起伟也透露,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洄游于长江的中华鲟估计有2000多尾,沿长江逆游而上3000公里到金沙江产卵繁育幼鲟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只能洄游1,800公里,在葛洲坝下游约30公里的5处产卵场自然繁殖,到2012年时,产卵场只剩下葛洲坝坝体附近一处。研究人员在接下来两年并没有在该处产卵场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意味着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场也消失了。

这次考察的重点在于寻找中华鲟新的产卵场,主要通过声纳探测、水下视频监控、捕捞中华鲟鱼卵、解剖食卵鱼方式,寻找中华鲟在宜昌段的产卵场。「这不止是保护一条鱼的问题」,危起伟认为,对中华鲟的保护其实是在保护它的栖息地环境,也就是长江的生态环境。

中华鲟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起源于1.4亿年前与恐龙时期白垩纪,是大陆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每年11月份是牠们的繁殖季节,会从东海沿长江洄游产卵孕育后代,但如今野生中华鲟种群产卵的数量已不超过百尾,在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升级为极危级(CR)保护物种

▲野生「水中大熊猫」的产卵数量逐年减少。(图/翻摄自新华社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秒飞遥远国度--欢迎「ET看世界」粉丝团

►►►传送第一手的新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