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重大变革 国民法官今上路

国民法官审判制度,2023年元旦实施,图为台东地院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模拟法庭。(台东地院提供/中央社)

台湾司法重大变革,也是蔡英文总统最关注的司改议题、国民法官审判制度,2023年元旦开始实施,凡涉及故意犯罪致人于死案件,诸如杀人、强盗杀人、放火致死等案,除了少年刑案外,年满23岁以上的国民都可以与职业法官一起审判。

国民法官制度是用随机方式,从一般国民中抽选6人担任国民法官,与3名职业法官组成国民法官法庭,共同审理特定重大的刑事案件,一起决定被告是否构成犯罪及应该受什么样的处罚。

2023年元旦起,只要年满23岁且在地方法院管辖区域内继续居住满4个月以上的国民,都有可能被随机抽选担任「国民法官」,参与审理因故意犯罪而发生死亡结果的案件。3年后、2026年起,扩大适用范围,凡最轻判刑10年以上徒刑之罪,如杀人、贪污收贿等,也可由国民法官审理。

新制度实施后,以前发生的案例,街头随机杀人案、纵火造成重大死伤,及虐童致死案、讨债囚禁凌虐死亡等案件,都由国民法官参与审理,与职业法官一起决定有罪或无罪,及判刑轻重。

如果是可判死刑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国民法官及职业法官共同投票达2/3(6票)以上同意,且国民法官及职业法官分别有至少1票同意才能判有罪。认定有罪后,再以同样的决议标准,包含国民法官及职业法官意见在内,经2/3(6票)以上同意,才可判死刑。

经过国民法官参与审判的案件,被告或检察官虽仍可上诉表示不服,但《国民法官法》要求上诉审法院尽量尊重国民法官参与审理的判决,不宜轻易推翻国民法官法庭判决结果,而且相比一般案件的上诉要件,国民法官法设有更严格的上诉条件。

如果判决被「炎上」受到媒体或舆论抨击,国民法官仍必须严守评议秘密。因为在不公开的评议程序中,大家针对案件所陈述的意见、讨论的经过,这些内容一旦公开,恐怕将引来外界讨论、批评,如此将引发「寒蝉效应」。

此外,国民法官职务上知悉他人隐私秘密,即便与案件无关,也必须保密,不得泄漏出去。这个保密义务是终身,也就是一辈子都不能告诉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