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冲击全球海洋生态 台师大教授示警:波及人类食物链

近5年全球海洋微塑胶浓度分布图。(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塑胶进入全球海洋的途径。(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塑料污染已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损害,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副教授沈林琥组成研究团队,透过五大洲海洋微塑料浓度图,不仅揭示近5年全球微塑料污染分布情况,更探讨微塑料对海洋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可能进入人类食物链,构成潜在的公共健康风险。论文已于今年9月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Sustainability》。

研究团队发现,微塑胶污染(Microplastic Pollution)威胁地球表面7成以上的海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每年高达3亿吨的塑胶生产和消费,更加剧塑料污染的严重性。

由于微塑胶能吸附和释放如甲烷和乙烯等人为温室气体,对全球暖化造成负面影响。长期来看,海洋微塑胶在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尚未完全了解和量化。

研究团队指出,微塑胶从多个来源进入海洋,包括陆地活动(如废水排放、城市迳流、农业迳流)和海上活动(如捕渔、航运、水产养殖)。一旦进入海洋,塑胶微粒不仅会经洋流和大气传输,还可能成为其他污染物,如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载体。

研究团队分析,在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生物如鱼、甲壳类和藻类会透过生物浓缩作用(Bioconcentration),从水中直接吸收并储存各种污染物和毒素,例如重金属、塑化剂和多氯联苯。这不仅对这些生物自身构成长期的健康风险,也对其捕食者,包括人类,有潜在的健康影响。

研究团队提到,更糟糕的是,这些化学污染物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逐级沿着食物链放大,导致食物链顶部的生物内污染物的浓度可能高达原始环境的百万倍。这种毒性效应不只对顶级捕食者造成严重影响,也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沈林琥表示,微塑胶对海洋生物影响日益严重,并可能进入人类食物链,对公共健康构成风险,海洋微塑胶和放射性污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生态的综合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但无疑会增加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沈林琥呼吁,为解决这起污染现象,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政策措施,包括减少塑料消耗、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实践、发展替代品,以及提高环保意识。只有通过全球公民的合作和集体努力,才能保护和恢复我们宝贵的海洋生态系统,确保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