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分配雪上加霜
图╱本报资料照片
所得的两次分配
经济学常以英、法两国为例表示,如果让法国多生产葡萄酒,英国多生产毛衣,彼此贸易,两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自由贸易是好的。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应该往下问,更大的经济利益是由谁得到?
经济学关注成长多于分配,多数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只要成长,分配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但事实并非如此,自二战以来随着经济成长,分配却更加不均,各国皆然,不仅所得不均度提高,财富集中也日趋严重。
这个不均可从两个层面观察,首先是市场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所进行的分配,自1990年以来已出现很大的变化,观察国民所得即可一目了然,依所得面估算,1991年台湾GDP分配到受雇人员报酬的比率是50.9%,随着经济成长,股市一路飙上一万七千点,2022年这个比率反而降至43.8%,意思是受雇人员分享的果实变少了,受雇人员是谁?就是每天朝九晚五,经常还要加班的劳工,有900多万人。
国民所得资料呈现,三十年来受雇人员所分享的果实变少了,这是第一层分配的变化,近日政府公布的薪资中位数,又可以发现数百万受雇者的薪资分配差距扩大,这是第二层分配的变化。根据主计处当年试编,2009年低于平均薪资的受雇人数只占61.6%,时光飞逝,十年过去,如今领不到平均薪资的比率竟已升至68.6%,这反映中产阶层与极端高薪族群的收入差距,快速扩大。
总的来说,第一层分配是呈现经济利益在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的消长,第二层分配是呈现受雇报酬在劳工族群里的分布。从长期资料观察,第一层分布不均,第二层分布更加不均,两层的不均,让所得分配不均度雪上加霜,这就是何以近年中产阶层感叹日子愈来愈难过的原因。
不少人认为所得分配不均并非坏事,因为这会激励低薪者,可以提高劳动市场的效率,这话听来是有点道理,然而,不均也得适度才行,过度的不均非但无法激励人,反而会让社会失去和谐,让年轻人更加沮丧,长期而言,更会使得消费力下滑,经济动能尽失,事实上,台湾已有此征兆了。
这两个层面的不均,最后会反映在所得愈来愈集中,集中于资本家、大股东及高薪族群,我们观察所得税档的资料会发现,1991年国内前5%的高所得家庭只分享了全体所得的19.8%,但至2014年已达27.4%,过度集中与分配不均,一体两面,自非好事,如此不均还能激励人?岂非笑话。
也许大家会问,其他国家也如此吗?没错,美国就和我们一样,1991~2022年美国受雇报酬占GDP比率也由56.9%降至52.2%,而前5%的高薪家庭分享的所得比率也由27.7%升至40.6%,但日、韩则相对稳定,虽然金字塔顶端者的所得占比也逐年提升,然而,以受雇人员报酬而言,日本近三十年来总维持在52%,韩国反而提高,2022年升至47%,相较之下,台湾的情况更值得忧心。
小档案■19世纪后期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魏克赛尔(J.G.K.Wicksell)皆主张,如果所得分配不适当,则完全竞争就不是最佳的,如此的完全竞争市场将形成极大的不公平,因此任何对完全竞争的干预,把富人的所得移转给穷人,对于经济社会都是有利的。
小档案■GDP可从生产面、支出面及所得面估计,三者理论上相等,所得面就是观察各要素所得分配的情况,例如劳动获受雇报酬,资本获资本利得等营业盈余,此外还得分配给折旧(固定资本消耗)、间接税,以2022年为例,GDP是22.6兆,受雇报酬9.9兆,营业盈余7.8兆,折旧3.8兆,间接税1.1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