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那种人...」 我们为什么爱给人「贴标签」?
「别理他,他就是那种人。」「这孩子怎么这样啊?」「你说的就是那个猪头啊…」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类似的话,这种把人的性格高度概括的行为,称为「贴标签」。那么,为什么我们喜欢给别人贴标签?有专家指出,主要为了便于大脑的管理。
科普期刊《知识就是力量》刊登一篇文章,撰稿者是心理咨询师杨玉慧,她说,给人贴标签就像给商品贴上标签一样,商品的标签揭示的是商品的性质,而人的标签揭示了人的性格,如果给一个人的标签是「好的」,那我们就会愿意与他亲近,节省很多精力去戒备,如果标签是「坏的」,我们就会离他远一些,以保护自己不被「坏人」伤害。
「我们是喜欢给人贴标签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大脑的管理。」杨玉慧指出,大脑每天要接收太多的讯息,处理太多的事情,贴标签的本质就是把握一个人的核心特点,以便于自己快速判断如何与他人相处。
杨玉慧解释,贴标签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事,婴儿生下来就会给身边的各种事物贴标签,例如乳房是温暖的、妈妈怀抱是亲切的、狗狗是友爱的,所以乳房过来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去吮吸,妈妈抱起的时候会立刻停止哭闹,与狗狗在一起感觉到安心无害,这都是婴儿经过判断以后的行为反应。
▲贴标签示意图。(图/本报资料照)
贴标签虽然节约了大脑进行分析判断的成本,但也带来「副作用」,也就是刻板印象。杨玉慧举例,我们常听到别人说「其实他不是这样的」,我们会立刻回嘴「那他是哪样的」,然后以各种理由去反驳,以证实「他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标签的强大力量。
贴标签还有引导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就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到访某校,宣称透过考试卷选出18名天才学生,并将名单交给老师,8个月回访,发现那些孩子表现确实优于其他同学,但罗森塔尔坦言那些孩子都是他随机挑选。实验显示,在「他们是天才」的暗示下,老师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孩子也感受到关注而给予积极回应,久了就长成「天才」的样子。
杨玉慧指出,要人不去贴标签是不可能的,但不能随便贴,最好是先观察,再考虑自己内心的感受,再三思考以后产生的印象,这样就会相对客观。另外,多贴积极标签,因为虽然看到的是别人,反映的却是你的内心,如果你内心是阳光的,那么看到的人也会是阳光的,身边就会聚集阳光的伙伴。她也建议,要及时调整标签,因为人是会变的,要抱着开放心态,欣然接受别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