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书展/李昂:国际看见华语文学需要契机
知名女作家李昂于1982年出版《杀夫》一书,以直接大胆的暴露手法写出台湾女性的悲哀境遇,发表之时虽引起极大争议,却让她受到瞩目,因此尊定在文坛的地位,而该书曾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约17种多国版本出版,是台湾翻译成外语最多的文学作品。在全球化浪潮下,华文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台湾文学馆特别邀请李昂出席台北书展,剖析外国对于华语文学的看法。
▲知名女作家李昂出席台北书展台湾文学馆举办的座谈会,以她的观点谈论外国眼中的华语文学。(图/台北书展基金会提供)
李昂提到,第一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是一位流亡异议作家,具有文化革命背景,以《灵山》一书获奖,而第二位得奖为华人莫言(管谟业),曾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善于书写中国黑暗的过去,从抗日到改革的《丰乳肥臀》与晚清扭曲意象的《檀香刑》为代表作,由于华语文学被国际看见是需要契机的,正好两人的身分都使外国人产生兴趣,加上题材本身具耸动话题性,进而使翻译家与出版社乐当舵手。
李昂另以自己所着的《看得见的鬼》一书为例,因为德国人不相信鬼,所以要在德国发行时,并没有出版社愿意翻译,她笑说:「英国的《哈姆雷特》一出场不就是鬼吗?可见,同样位于欧洲,国情也会影响到其对作品的接受度。」
而《杀夫》因意外搭上80年代女性主义潮流,被译为英文版,而李昂也受邀至法兰克福书展并接受义大利记者访问,在义大利出版社看到报导后,该书之后被译为义大利版发行。李昂认为,这是时势造英雄,台湾一直当「零件」的角色,无法引领国际潮流,政府也无力协助,因此作家需要自力更生,她相信好的作品还是会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