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无主老屋 民代忧成隐藏未爆弹

台北市文昌街1栋60年的2层楼平房,3月19日深夜无预警坍塌,不过事后建管处要通知屋主拆除时,发现屋主早已去世且继承人难寻,议员质疑,无主老屋没有列管,更没有通报机制可言,有如隐藏性的未爆弹。(丁上程摄)

台北市大安区文昌街1栋屋龄超过60年的2层楼平房,上月19日深夜无预警坍塌,虽然没有造成伤亡,不过平房的所有权人早已往生,事发当下无法联络上屋主,目前还在找土地所有权人出来善后。议员也质疑,这类无主老屋市府不仅没有列管,更没有通报机制,何时会坍塌根本无法预期,有如隐藏性的未爆弹。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杨植斗表示,房屋遭遇地震或其他危害后,是否有结构性的毁损或危险,都是须由屋主主动提出检测需求,再由建管处前往勘查,但以文昌街为例,当地老屋相当多,且历史悠久、产权复杂。

他指出,若因屋主去世、无人继承或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成为无主屋,建管处也无法自行前往检测,等于是无法预先得知房屋状况;当房屋长久无人居住,除了内部屋况无人可知外,地震过后对结构造成的影响,也不是从外观就能看得出来。

杨植斗建议北市府,以「未缴水电费时长」为基础,若超过3年甚至是5年的地点,应定时派员勘查。建管处表示,市长蒋万安就曾提出类似概念,允诺未来会研议办理。

国民党议员钟沛君也说,这类无主老屋非个案,在台北市内数量不少,但北市府针对这类老旧建物无通盘规画管理;依危险建物通报处理机制,须经第三方公正单位确定危害,才会限期所有权人自行拆除。

她说,如果找不到所有权人,荒废许久或产权复杂的建物,会被注意到时通常是建物已自行坍塌,市府不能因未造成伤亡,就放任成为城市未爆弹。

钟沛君说,老屋所有权人若善尽维护责任就不会变危楼,但若无主,就不会有人通报,由公权力介入拆除,所以北市至今通报、拆除数量为零;针对无主或失联老屋,是否可分阶段提出筛选方案,让公权力提前介入。

建管处表示,对朽坏或有公安疑虑的建筑物,特别是无人居住且缺乏管理,会与里长紧密合作,随时处理紧急事件,建管处有24小时待命机制,可随时派员处理,也透过1999紧急通报系统、市府防灾应变中心的通报,及时获取相关资讯并立即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