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领先全球 找到幼年型红斑性狼疮最佳用药时机
台大医院团队另先全球找到幼年型红斑性狼疮治疗新时机。郑郁蓁摄
台大提出全球第一个治疗幼童全身型红斑性狼疮最佳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在急性期、复发期才用药,台大医院团找到使用生物制剂单株抗体的最佳时间点,将用药时机「提早」到在幼年型红斑性狼疮稍有活性时,就进行「维持性治疗」,半年施打一次,结果可有效减少类固醇使用量及住院、复发甚至洗肾的机率。
全身性红斑性狼疮(SLE)属于人体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区分自己的身体或外来侵入物,在敌我不分的情况下,最终破坏患者的身体,症状因人而异,发生处多为皮肤、关节、中枢神经系统,或肾脏等器官,由于是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自体抗体攻击器官,长期慢性发炎容易导致多重器官系统的破坏。
好发于育龄期的女性,约14岁至44岁,男女比例约为1:10,发病的原因均与基因和环境有关,宜中又以年纪轻的病人症状较为严重。
台大医院儿童医院院长李旺祚表示,幼年型红斑性狼疮在风湿免疫科是很难诊治的疾病,由于台大收治全台较多重症病例,进一步发现,只要改变治疗时间点,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结果。
由台大医院小儿部及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江伯伦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林庭玮医师以及胡雅乔医师,近期发表「使用Rituximab作为幼年型红斑性狼疮病人之有效辅助治疗」论文研究,依照过往儿童狼疮病例的研究整理,再加上40名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辅助使用利妥昔单抗,与53名从未使用过生物制剂单抗的患者的比较结果。
发现患者若使用传统的治疗外再辅助使用利妥昔单抗,可维持病情的稳定程度,包括SLE疾病活动指数可以从原来的8,在两年的时间中降至4。
林庭玮指出,生物制剂单株抗体的作用机转,会与在B淋巴球上的CD20抗原结合,启动免疫反应,以调控B淋巴球凋亡,且生物制剂单株抗体在人体内的生物活性长达半年。追踪就发现,这40名病童,有9成的病人可以几乎或达到疾病控制,有助于维持症状不至剧烈恶化,减少复发和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机会,且越早期使用,越有机会达到疾病控制。
更重要的是,江伯伦强调,这样的使用方式,可降低其他药物的使用量,尤其是类固醇这类会导致较高副作用的抗风湿药物,因为,皮质类固醇常让患者面临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影响儿童生长、皮纹、痤疮、高血糖、高血压、白内障、缺血性坏死和骨质疏松症等。同时可以减少住院、复发及慢性肾衰竭、洗肾的机率。台大是全球第一个提出这种治疗方式。
江伯伦说,新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时间点的改变,过去生物制剂单株抗体只被用于急性期、复发期的治疗,但台大医疗团队则是用于预防,且只需要半年打一次,支出减少很多,希望研究成果能让其他医院也可以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不过,目前并没有健保给付,一次药费约新台币3.9万元,也希望健保有机会医药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