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全球首发现! 荣阳交团队找到「红斑性狼疮免疫检查点」

荣阳交研发团队合影。(北荣提供)

台北荣总近日与阳明交通大学共同完成一项全球首见的研究,发现人体内一款可应用于红斑性狼疮的生物标志NLRP12,未来可望作为自体免疫疾病的预测及治疗指标,不仅有利医师揪出看似病况平稳实际却相当脆弱的自体免疫族群,也有望用于新药开发。

今年2月《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以封面故事报导这项来自荣阳交团队的研究,计划主导者、阳明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教授陈斯婷,发现在单核球、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扮演第一道防线的「先天性免疫细胞」中,含有一种名为NLRP12的免疫检查点,打破过去只有后天性免疫细胞才有免疫检查点的认知。

阳交大临床医学研究所陈斯婷副教授。(北荣提供)

何谓免疫检查点?陈斯婷指出,它有如汽车的煞车,能活化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侦测与攻击力,而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检查点往往较常人低上许多,无法抑制造成发炎的第一型干扰素生成,因此产生恶性循环,而本次发现的NLRP12,即为全球首个发现可应用于红斑性狼疮的免疫检查点。

为验证此项研究在临床上的结果,陈斯婷与北荣过敏免疫风湿科及全人整合医学科主治医师曹彦博组成研究团队,将NLRP12检查点应用于红斑性狼疮病患,果然发现在68名病患体内中,NLRP12的表现量明显低于34名健康成人;疾病活性较高的病患经治疗后也看到NLRP12回升的现象。

曹彦博说,目前已知造成红斑性狼疮的致病机转包含第一型干扰素(IFN-1)、浆细胞增生以及双股DNA自体抗体增加等,研究中发现随着病患体内的NLPR12检查点越低,上述机转都会显著升高,呈现一种负向回馈,容易使病况越来越严重。

不过临床上也看到,即便验出病患体内的狼疮致病机转浓度越高,也不见得会表现出显著病征,造成许多隐性病患无法及时揪出,而本次荣阳交团队发现的NLPR12检查点,有助于未来界定出红斑性狼疮的诊断标准。

至于未来NLPR12检查点能否应用于其他自体免疫疾病?曹彦博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不过下一阶段将先以红斑性狼疮治疗新药「第一型干扰素抑制剂」来研究病患用药后的NLPR12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