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团队发现西边界流随全球暖化加强 成果登国际顶尖期刊

台大团队发现西边界流随全球暖化加强 ,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第一作者陈玟卉(中:三年级博士生)、通讯作者任昊佳副教授(左)、及参与作者之一蔡李人谊(三年级博士生)。(台大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台大地质系博士生陈玟卉与地质系副教授任昊佳率领的国际团队,利用珊瑚同位素纪录,首次发现西边界流随全球暖化加强,证实其对太平洋以及全球气候的重要影响,此发现在6月26日刊登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Geoscience》。

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暖池,具有强烈的大气对流过程,也是台风的主要生成源地、圣婴现象发生的重要场所,对全球热带和台湾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位于南太平洋的索罗门海提供副热带海洋与赤道海洋连结的重要环节,西边界流将上层海水从南太平洋通过索罗门海传输进入赤道,成为赤道潜流的主要海水来源,进一步调控赤道海表温度以及圣婴、反圣婴活动。

但限于卫星和仪器等观测资料的短期性,索罗门海的西边界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究竟是增强还是减弱,目前学界还不清楚。

任昊佳表示,团队发现索罗门海珊瑚骨骼中所保存的氮同位素(15N/14N比值)对于副热带与赤道水团的交换非常敏感,因此可以用来记录西边界流的强度变化。利用来自所罗门海的珊瑚记录,这个研究首次说明南太平洋西边界流自20世纪以来随全球地表温度上升而明显增强,造成赤道潜流的强度增强。

任昊佳说,在此背景之上,珊瑚记录同时显示出强烈的10年震荡周期性,表明西边界流的增强时期对应于东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上升的时期,这个观测结果直接证实大气海洋模式中所预测的西边界流控制赤道海洋热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边界流的增强将会进一步增加其对于赤道太平洋以及整个太平洋及全球气候的重要性。

台大表示,这些研究结果为验证大尺度的大气与海洋模式提供宝贵资料,有助于学界进一步通过这些模式预测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的未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