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萧浩明教授 全球首创脑中风快筛影像技术

台大机械工程系教授萧浩明(右起2)率团研究,并成功开发全球首创「脑中风快筛」创新影像技术,并于今(28)日在科技部举行记者会。(科技部提供/李侑台北传真)

诊断脑中风的颈动脉超音波设备有赖专业医事人员操作与判读,为能更快速精准检测,台大机械工程系教授萧浩明率团研究,并成功开发全球首创「脑中风快筛」创新影像技术,可即时获得心律、颈动脉狭窄、心律不整等资讯,有效掌握患者病况,并且能在任何地点时间完成快筛。而这项技术与颈动脉超音波结果比较,准确度超过9成,可早期筛出疾病风险,减少脑中风发生。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简称CAS)是脑中风先期指标一,狭窄程度会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反映于体表脉动。而脑中风为全球造成死亡或严重残疾主因之一,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健保花费于脑中风治疗相关支出为新台币146亿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每年约有177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丧生,大约占全球死亡总人数31%。

萧浩明团队自2014投入「脑中风快筛」创新影像技术相关研究,耗时多年,成功运用动态影像分析、影像分解重组特征撷取量化、AI演算模型等不同领域技术,利用专利动态影像分析,突显人眼所无法辨视的细微体表脉动,并撷取脉动特征差异进行量化处理,从中归纳与疾病间的关系。

透过这项崭新的技术,受测者仅需使用一般相机拍摄颈部影片30秒,系统便会自动将影片上传至云端以进行计算分析,整套流程仅需3到5分钟,受测者可立即收到风险评估报告,包括颈动脉狭窄与心律不整等资讯。

萧浩明指出,目前脑中风诊断的黄金标准之一为颈动脉超音波,然而此类型设备有赖专业医事人员操作与判读。研究团队已与台大医院心血管中心合作5年,并累积超过500笔临床案例,与医院颈动脉超音波检测结果比对,技术准确率可达9成。

萧浩明也提到,「脑中风快筛」创新影像技术产品拥有快速、准确、价格亲民优势,无操作门槛、亦毋需专业人员判读,一般民众可于任何时间与地点快速完成检测,可望成为颈动脉超音波前的第一道快筛防线,或可影用于居家检测。

萧浩明率领师生团队研发的「脑中风快筛」创新影像技术,获科技部基础研究经费补助,并于今年获得科技部颁发「未来科技奖」,以及2019年度美国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IDA)国际设计奖银奖」等诸多海外学研单位肯定。

科技部指出,「脑中风快筛」创新影像技术获科技部2019年度价创计划补助,开发这项项创新影像技术,产品独步全球,于今年6月成立新创公司「博想医学科技」,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内外多家创投公司青睐,产学效益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