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竞争更激烈 纸媒非一蹶不振
近年网路媒体兴起,导致全球不少报刊停办或转型。图为报纸印刷流程。(本报系资料照片)
民众等车之余,使用手机上网。(本报系资料照片)
2016年全球不少报刊停办或转型,传统媒体的寒冬议题也再度浮上台面。日前为期2天的「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邀请到多位大陆媒体人出席与会,随着网路媒体乃至自媒体的崛起,就连政府官方微博,都轻易吸引到600万粉丝;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陆媒体认为,网路已成型多年,在这波时代变迁的浪潮下,传统纸媒并非就此一蹶不振。
近年来在大陆的社会中,除了既有的传统媒体外,也逐渐浮现出一种「政务新媒体」。其中,诸如名为「问政银川」、「上海发布」等微博帐号,皆是由各市政府的新闻处所实名申请,且「上海发布」在创立的短短5年间,就吸引逾600万粉丝关注。
纸媒仍有一定竞争力
对此,「问政银川」负责人徐刚坦言:「老百姓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政务新媒体就是要对接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让老百姓知道有人在监督政府;且我们打破以往刻板印象,官方的微博从来没有发市委书记和市长照片,这种贴近民生的做法,成为百姓和市长都喜欢看的平台。」
面对网路媒体的崛起,《新民晚报》副总编裘正义则不认为传统媒体毫无竞争力,反而指出,网路媒体的出现至今已经成型多年,网路间的竞争应该更为激烈,且网路面临的淘汰率,甚至可能比平面媒体受到的冲击更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仍将面临转型之痛,裘正义表示,优势在于较为新兴的网媒难与长年经营的传统媒体一较高下,无论在品牌、公信力、资源等方面的积累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所做的,就是在不伤害它的核心商业价值的前提下,资讯商业变现,使得受众跟着转场。」
此外,谈及传统媒体的未来,《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转型进入新媒体的网易上海负责人张舟逸认为,即便让传统媒体走入网媒平台,但过去存在的优势不能放弃,传统媒体必须坚持新闻的深度与原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