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酪农场动福条件差 动社估半数以上未达标

台湾乳牛畜舍环境潮湿脏乱,牛只瘦可见骨。(台湾动物社会研究社提供)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估计国内半数以上乳牛场均缺乏适当的动物福利条件。(游升俯摄)

台湾每人每年平均食用17公升牛乳,国内酪农业年产值亦高达101亿元,但乳牛饲养条件不佳,母牛产后60天即被迫再度配种,饱受怀孕、泌乳双重压迫,畜舍潮湿脏乱,均易使牛只发生乳房炎、蹄病等疾病,进而影响牛乳品质。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今(18)日公布乳牛痛苦指标,估计国内半数以上乳牛场均缺乏适当的动物福利条件。

目前全台共有553家酪农场,约11万头乳牛,动社近两年来走访调查云林、彰化、屏东、桃园等7个县市24家乳牛场,发现普遍存在乳牛密集产乳易致病、

人为干扰致使牛只紧迫及专业人力设施不足等问题。

动社副执行长陈玉敏表示,乳牛本是温带动物,但台湾85%乳牛业在台中以南,一年超过10个月温度高于21度,牧场只能洒水降温,牛只备受热紧迫所苦;且为使乳牛持续泌乳,母牛产后60天即会被迫再度「人工授精」,乳牛承受怀孕、泌乳双重体能消耗,产后两个月罹病率高达75%。

此外,乳牛蹄腿构造适合行走凹凸不平柔软的草地,但台湾畜舍多为平滑水泥地,常引发牛只蹄病,畜舍潮湿,牛只滑倒、劈腿也都是常态。

陈玉敏表示,乳房炎、蹄病是乳牛最常见疾病,乳房炎即造成酪农业每年9亿元以上的损失,但台湾乳牛兽医师仅30位,修蹄师不到20位,专业人力明显不足。

此外,畜牧场为方便榨乳,小牛出生即采取母子分离,执行去角、烙印及修蹄等工作均无疼痛舒缓措施,甚至直肠触诊时,有的人还是随手抓一把牛粪充当润滑剂就插入牛只直肠,严重影响乳牛身心健康。

陈玉敏说,国内榨乳倚赖人力,故政府试图引进外劳解决人力短缺问题,但乳牛胀乳时间不一,人工榨乳易造成牛只紧迫,乳牛业应引进榨乳机器人取代人工榨乳。她指出,国内酪农业仅35%设置电脑监测系统,但其中76.9%是监测发情状况,疾病警示仅占38.5%,亦即全台8成以上牛场无法及时侦测乳牛健康状况。

动社建议,国内鸡、猪饲养均已订定动物福利指标,农委会也应制定乳牛饲养动物福利规范,鼓励乳牛业提升饲养环境,政府并应成立第三方研究及监督单位,确保生乳检验等资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