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重量級文學文物「呂赫若日記」修護 一窺時代的心靈

国立台湾文学馆正举办「馆庆二十・文物赋活」特展,其中重量级文物「吕赫若日记」历时多月修护后亮相。图/台湾文学馆提供

国立台湾文学馆正举办「馆庆二十・文物赋活」特展,其中重量级文物「吕赫若日记」历时多月修护,于今年吕赫若将届110岁诞辰之际,于特展中重新亮相,透过第一手珍贵史料让读者窥见一个时代的心灵,看见日治时期下的台湾农村题材、心灵脉动下的炽热关怀。

台文馆表示,1914年生于丰原郡潭子的吕赫若,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是日治时期台湾知名作家,在音乐、戏剧领域皆有成就。战后初期吕赫若投入地下反抗行动,1950年因参与「鹿窟武装基地事件」于石碇山区受难,一代才子熠熠的文学生命就此殒落。政治敏感的时空背景下,吕氏家属唯恐他留下的手稿、未出土的创作再次引来关注,因此埋藏于台中社口老家前的荔枝园,并浇水加速腐化,「吕赫若日记」因其中记载着孩子们的生辰月日,而成为唯一幸存的珍贵手稿。

「吕赫若日记」为1942年到1944年连续3年以日文书写,详细记录了吕氏文学艺术活动最活跃的3年间生活、交游、创作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次子吕芳雄曾表示,每年清明扫墓时家族会透过日记追忆故人,这本日记对家属而言何其珍贵,手足们虽同样不舍,但忧心纸本保存不易,因此于2020年由长子吕芳卿代表捐赠台文馆,以国家级的典藏保存与修护专业资源,接手珍贵史料的守护。

台文馆指出,修护期间也透过拍摄纪录片,仔细记录诸多修护细节,并访谈相关研究者,透过第一手珍贵史料让读者窥见一个时代的心灵,即便身处困顿的历史格局中,仍以丰沛的创作能量、对理想持续不懈的追求及对自由的向往,让后世从此作品中看见对日治时期下的台湾农村题材、心灵脉动下的炽热关怀。

「馆庆二十・文物赋活」除了展出修护后的「吕赫若日记」,还有2023年经观众票选出的台文馆镇馆之宝「十项管见」、重要文学典藏「风车3」、赖和「狱中日记」、叶石涛藤椅等,展出至7月14日。另有线上展览:https://www.tlvm.com.tw/zh/Theme/ExhibitionCont1?LLid=79

国立台湾文学馆正举办「馆庆二十・文物赋活」特展,其中重量级文物「吕赫若日记」历时多月修护后亮相。图/台湾文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