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走过的地方! 天山科研人员驻雪崩最频繁峡谷20年

公路边堆起的高大的雪墙。(图/翻摄自《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马叔安综合报导

大陆中科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的科研工作者在海拔1776公尺的天山深处进行研究,这里是大陆全国唯一的雪崩观测站,许多人员在这里驻守了数十年研究雪崩的现象,为大陆雪崩防治工作提供基本资料评估,其中有人表示,在当地很少见到人,「慢慢地就不太会说话了」。

《新华每日电讯》报导,这座研究站的位置是「雪崩最频繁的峡谷」,一年雪期在150天以上,雪最深处超过150公分,研究站为原点,上下12公里,都是雪崩危害地段,也是野外观测和研究雪崩的绝佳地段,科学家在此建立了观测设备齐全先进的气象观测场,雪崩冲击力测量仪雪层温度热流测量仪、水质分析仪、积雪特征仪等设备一应俱全,还建立了雪害防治工程试验场、雪崩冲击力试验沟槽和雪化学实验室,取得的多项科研成果都获得了大陆国家级嘉奖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取经途中,翻越天山山脉西段木扎特河谷时的经历,「山谷积雪,春夏含冻,由此路过,不得赭衣持瓠大叫,微有违犯,灾祸立见」。

王海存在研究站清雪。(图/翻摄自《新华每日电讯》)

积雪雪崩研究站站长李兰海说,当地国道沿途许多的沟谷和雪槽,常有风速达每秒15公尺以上的大风出现。近年来,研究站的课题也不断拓展,从最初主要解决雪崩实际问题,发展到观测降雪过程雪晶形态、雪崩机制融雪水文等系列课题。

观测员王海存驻守在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已经近20年,第一次到积雪站工作时他只有21岁,如今他已经是48岁的中年人,他说曾经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过,「这里太孤单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但是9年后,他又带着妻儿回到了这里,说自己会「一直坚持到干不动了再离开」。如今的他显得沉默寡言,「这里见人少,也很少说话,慢慢地就不太会说话了。」

据了解,李兰海团队已经着手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积雪和雪崩野外观测与调查》与《积雪词典》,未来研究站还将配合冬奥会的举办开展积雪摄影大赛,在对大众进行雪科普的同时挖掘更多科研人才,弥补当前年轻科研人员紧缺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