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数位身分证付出重大社会成本 监院要求内政部检讨改善

监察院。(赵婉淳摄)

数位身分证因资安问题引争议政院年初宣布换发政策暂缓,监院日前通过监委高涌诚王幼玲叶宜津所提的调查报告,指内政部执行数位身分证政策态度避重就轻、方式不得要领、程序流于形式,未就政院核定计划「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办理,且采购案评选委员刻意排除公务员以外身分等缺失,要求内政部及国发会应检讨改善。

监委表示,国民身分证换发引起重大社会争议已非首次,然而内政部却未能记取教训、重蹈覆辙,令人遗憾,虽然政院在1月21日宣布暂缓换发政策,于专法制定后再依法办理,但已付出互信基础不足等重大社会成本,内政部身为主管机关,难辞其咎。

监委质疑,数位身分证所产生的风险是由人民直接承担,且在人民权利遭受侵害时,只在事后经由民、刑事诉讼处理,欠缺事前及事中风险管理机制,实为规避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

监委进一步指出,内政部于实际执行数位身分证政策的态度避重就轻、方式不得要领、程序流于形式,未就行政院核定数位身分证计划「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办理,以致于迟迟无法与社会有效沟通,致使大众疑虑不减反增,因此,内政部应就组织面及作业面行政责任全盘检讨。

调查意见提到,内政部或国发会对于数位身分证多元使用情境环节潜藏资通安全、个资泄漏及隐私权侵害相关风险,欠缺从使用者角度进行完整评估及说明。监委也忧心,内政部所称个资法及资通安全管理法已有相关规范,但从交通部铁道局在丰原站拟引进人脸辨识技术一事,就足以证明现行机制不足以保障民众隐私权。

对于数位身分证关键规划内容一改再改,监委认为,内政部虽名为「滚动式调整」,实为前期政策评估阶段未臻精准,以致于数位身分证在脱离政策评估阶段,进入政策执行阶段才引发社会争议,无论其原因为何,内政部都有必要详加检讨。

至于采购方面的争议,监委认为,本案虽没有违反政府采购法的明确事证,但经调查发现,内政部在遴选采购评选委员会外聘委员时,将筛选条件设定为「公务人员」,导致建议名单在根本上排除其他身分人员参与评选的机会,显不适当。

另外,监委质疑内政部有部分工项,既不采纳委外规划内容,又不等到厂商交付规划再发包,则究竟为何要委外规划?

监委进一步调查数位身分证的系统开发基础「户役政系统」,发现该系统于2014年2月新版上线服务时发生严重当机,2020年下半年改版时,又陆续发生数次全国性当机,内政部虽说明是「偶有系统不稳定缓慢或异常情形,需进行相关参数调校」,行政院资安处却点出实情为「结构设计不良」,这要人民如何充分给予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