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笨港国小推食鱼教育 让孩子浸润海客文化
笨港国小去年开始推动「食鱼教育」,结合新屋爱乡协会导览员,带孩子亲自走访海岸线。(新屋爱乡协会提供/黄婉婷桃园传真)
课程末端,导览员带孩子去和鱼贩聊天,认识四季渔获与烹调方式。(新屋爱乡协会提供/黄婉婷桃园传真)
待孩子买完渔获,便亲手卷袖下厨。(新屋爱乡协会提供/黄婉婷桃园传真)
离海岸仅800米的笨港国小,自去年开始实施「食鱼教育」,结合新屋爱乡协会导览员,以农渔耕为主轴,带孩子走访当地保安林、石沪群,并亲自向渔民讨教四季渔获的流转与困境,课程末端也教导学生烹调当季海鲜,感受海客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亲海懂乡的情怀。
笨港国小位于桃园新屋,由于校舍邻近永安渔港,学生又有8成为客家子弟,素有全台唯一海洋客家小学之称,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除学科外,近年来也针对「食育」部分进行着墨,除发展食农教育外,更于去年融合食鱼教育,打造混龄式户外走读课程。
协办课程的新屋爱乡协会成员许海琴说,课程起初会让孩子搭上「导览专车」,沿着海岸线认识渔港、藻礁、石沪群、保安林再到农田,从中思考环境风貌如何因人而变,后引导学子将漂流木、蛤蜊壳等海洋遗留物,重新DIY达到价值再利用。
建立基本认知后,许海琴接着让孩子上街买鱼,借由和鱼贩、渔民聊天的过程,理解渔获从何而来、又有哪些烹煮方式,接着亲自卷袖下厨,完成整套课程。她说,孩子下课后,多半会为海洋保育尽一份力,如自备环保餐具、减少使用塑胶制品。
「教育若未结合在地,孩子的生命是浮的。」校长黄素敷指出,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结合社区资源,以多向度的方式,让孩子浸润于海客文化中,并做到亲海、懂海,促进学生全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