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新冠死亡人数严重失真 陆采不同定义有诸多政治考量

上海一处殡仪馆内堆满了黄色尸袋装着的死者遗体,由于新冠死者突然暴增,殡仪馆火葬时间据说已排到1、2个月后。(图/路透)

随着新冠疫情快速扩散,虽说无症状与轻症占大多数,但各地殡仪馆火葬场爆满的状况让许多人极为关切与忧心。中共官方已确定要以「直接死亡原因」来定义新冠死亡人数,这种方式与全球新冠疫情3年来所使用的定义完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它妨碍了科学界对疫情真实状况的了解。世卫组织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种计算方式对中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社会体制信心,有着外界所不了解的重大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以外的地区定义新冠死亡的标准与北京定义不同,依据世卫组织的认定,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后引发重症与死亡的,都列为新冠死亡病例,而中国仅以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于肺部衰竭才予以列入。对于Omicron这种大多数影响上呼吸道而极少攻击肺部的病毒株来说,当然就会大幅降低新冠死亡数字,因为绝大部份转为重症的病人都有长期的、慢性的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因新冠感染而加重,或是引发其他器官的系统性疾病。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死亡人数太多,家属要找关系送红包才能排得上队进行火葬。 (图/路透)

美国医学院学会(AAMC)曾就如何计算新冠病患死亡发表一篇详尽的报告,依据许多专家与专业医学机构的建议及共识,认为计算的标准应该是:「如果这个人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他是否仍然会在这个时候死亡?」

该报告指出,如果不论他有无感染新冠都会在这时死亡,就应判定为非新冠病毒致死,英文的表述上使用「die with」;如果他不感染新冠,即便预期寿命所剩不多,也不会立即死去,而新冠感染明显加速了他的死亡,而且是使他病情急转直下的关键原因,如此就应判定为新冠导致死亡,英文表述为「die of」。对于死在医疗机构内的患者,依据这个来判断是非常容易的,尤其在医院内都是由专业医师来判定死亡原因。

上述有关判定标准的报告发表时间是2021年2月,当时还没有出现Omicron毒株,正是Delta在各地肆虐之际,问题可能还比较单纯。但是到了Omicron出现后,医学界发现它主要感染上呼吸道,极少侵袭肺部,而这也是它致死率较低的原因,讽刺的是,Omicron极少感染肺部也正是大陆搞了3年清零政策后突然开放的原因。即便如此,Omicron的致死率仍然要比先前的新冠原始毒株与其他变异毒株都要低很多。

许多新冠感染者转为重症后死亡,但几乎都被列为非新冠死亡病例,让许多民众极感无奈。(图/路透)

美国疾控中心(CDC)也有为新冠死亡订立标准,它要求:「当死亡证明上将新冠病毒报告为死因时,它会被编码并计算为因新冠病毒而死亡。如果新冠病毒没有『导致』或『促成』死亡,则不应记录在死亡证明上。」简言之,新冠列为死因,有「直接导致」与「间接促成」两种。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有至少90%的新冠死亡病例,是「间接促成死亡」,因为感染人数最多的Omicron,极少会侵袭肺部,因此患者死亡时也极少有肺衰竭现象。

北京这波疫情有大量的老年人死亡,许多人被迫用私家车自行载运亲人遗体前往殡仪馆排队,有时得等上数天才能进入殡仪馆。(图/路透)

大陆的分析人士认为,官方采用的死亡定义与国际通用的方式不同,目的是尽量压低开放封控措施后的新冠死亡人数,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因为如果对于Omicron低死亡率的特性感到乐观的话,不至于采用这种与国际上完全不同的计算标准。或许官方已经预料到死亡人数可能很惊人,既然已到了封不住而不得不开放,时间上又来不及接种新的疫苗,压低死亡率是避免全社会恐慌仅有的方法。

许多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容易转为重症,大陆这波疫情也因此有很多老年人因而死亡。(图/路透)

大陆在12月7日之前独树一格的严格清零政策期间,网上流传一个多年前的笑话:一名男子开车上高速公路时因走错方向而逆向行驶却不自知,他的妻子在电视上看到有汽车在公路上逆向行驶的新闻,打电话给他希望他留意,结果她的丈夫接电话时气急败坏地说:「哪里是一辆汽车逆行呀?我这里所有的汽车都逆行了。」中国的清零政策走了3年,去年4月之后各种封控措施更加严厉,让大陆民众苦不堪言。接着在没有充足准备的状况下突然放开,又在死亡率计算上再次与国际逆向而行,去程在公路上逆向也就罢了,没想到回程在公路又再次逆向行驶。

或许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大陆在新冠疫情上考虑的政治因素比较多一些:压低了新冠死亡人数可以证明结束清零、开放封控措施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更低的新冠死亡率也能证明中国疫苗在预防重症与降低死亡率的能力甚至优于西方国家接种的mRNA疫苗;低死亡率也证明中国人民抗疫的决心与社会主义体制优势超越西方国家。有这么多无法替代的优点,谁说这样的新冠死亡计算方式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