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新研究:日本人台湾人基因特征导致新冠重症率大增

有些研究人员从基因特征来研究与新冠疫情重症的关联性,获得一些研究成果。而这种想法早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初,网路上就有人拿它与生物战做为谣言的题材。(图/Shutterstock)

新冠疫情发展到Omicron之后,由于感染人群愈来愈多,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亦更趋多样化,也涉及到遗传学领域。最近日本一项针对人类基因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关系的研究发现,具有某些基因特征的人群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转为重症的比例较高,而且高低之间相差可达一倍之多。研究数据还显示出一个比较惊悚的结果,这种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转为重症的基因特征在东亚最为常见,特别是日本人与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中国南方汉人。

这项由日本多家医疗院所与学术机构共同进行的研究最近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后转为重症具有遗传学上的特征,亦即有某种基因特征的新冠肺炎患者转为重症的风险会较其他人高出一倍之多。

日本人的研究认为,新冠肺炎转化为重症与基因特征有关联性,而具有这种变异的族群以日本人、中国南方汉人比例最高,其他人种则极少。图为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图/路透)

这项研究收集了日本在最初一波新冠疫情大流行的2393个病例与3289个正常组进行对照,以一种称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方式,鉴别出一个名为DOCK2(Dedicator of cytokinesis 2,蛋白质家族2)基因附近5q35上的变异,与65以下的新冠患者转为重症风险的关联性。而这种具有较高新冠重症风险基因特微的变异,在东亚人出现的比例较多,在欧洲人中则很少见。

更具体地说,在日本人与中国南方汉人身上比例最高,约10~15%,美洲的墨西哥与秘鲁原住民有5~10%,其他民族与人种的比例极低。若以65岁以下患者为基准,有这种基因变异的人相较没有这种变异的人,在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会高出一倍左右。

在Omicron大流行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放开了防疫措施,重复感染的人也愈来愈多。(图/路透)

研究人员还采用仓鼠进行了动物模型试验,发现在抑制DOCK2的功能后,仓鼠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严重肺炎,出现包括病毒载量大增、体重减轻、肺水肿等现象。研究人员因此认为,DOCK2可能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免疫反应与转为重症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未来可能是进行标靶治疗时做为靶点选项。

中国大陆医学研究人员指出,寻找与新冠肺炎病症相关基因的研究从2020年就已经有人在进行。国际医学期刊上也有以基因与新冠肺炎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了 两者在统计上确有相关联性,这些研究都有助于了解新冠肺炎的感染与重症机制,可以为研发疫苗与治疗药物提供更多的支持证据,但目前距离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虽然研究结果指出基因特征与新冠重症有关联性,但是年龄、基础疾病与接种疫苗才是有临床上具有实证的转化重症因素。(图/路透)

专家指出,DOCK2变异与新冠肺炎重症虽然显现其关联性,但新冠重症不是只有一个基因变异就能决定,在临床上其他的因素例如感染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与疫苗接种等因素,对于转移重症风险的影响要大得多。DOCK2变异的发现对于了解新冠重症的机制很有帮助,但并不代表这项基因变异就会有一定会更容易转化为重症,上述的其他各种因素才更为现实。

以基因特征来进行特定的病毒攻击,曾经是一些科幻小说情节:某国对敌国进行生物战争,以敌国种族的基因特征设计针对性的病毒,在病毒广为传播之后让具有这种特定基因的敌国人民与部队失去抵抗能力,对其他不具备这种基因特征的民族则不发生作用。

新冠病毒肆虐至今已2年多,全球有近6亿人感染,6百多万人死亡,至今仍未弄清楚病毒的来源。(图/Shutterstock)

这样的科幻情节在2020年新冠病毒刚开始流行时也一度成为网路上的阴谋论题材,指称新冠病毒是设计用来针对特定族群,但是失败的实验品从实验室泄漏而出后爆发疫情大流行。幻想出来故事情节相当惊悚,当然也会破绽百出。这种臆想拿来套用现实国际政治环境中,就算可以找到对号入座的对象,恐怕也只能当作茶酒之间谈笑或是幻想电影的题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