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不可不知-证基会专家评论系列-永续转型,成就巅峰

公司治理评鉴已经累积十届经验,未来建议可以「ESG均衡化」、「产业差异化」与「评分细致化」为主轴,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色,循序推动在地化ESG评鉴。图/本报资料照片

我国于2003至2014年办理12届上市(柜)公司资讯揭露评鉴,并自2014年起推出公司治理评鉴,证基会已有20余年评鉴经验,从一开始鼓励公司以揭露为导向,逐步转型为引导公司朝ESG最佳实务迈进。为持续推动企业积极实践永续发展,主管机关于2023年3月提出「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行动方案(2023年)」,预计2025年将视国际发展情形,逐步推动ESG评鉴。

国际上ESG评鉴以产业风险分析为主轴,强调ESG各议题在不同产业应有不同程度的因应处理方式,因此各产业适用之指标,及指标评分标准均有不同,评鉴方法较细但却复杂。为推动我国在地化的ESG评鉴,本文拟依公司治理评鉴累积的多年经验,就ESG评鉴提出相关架构与建议供参考。

■公司治理评鉴特点

相较国际ESG评鉴,公司治理评鉴的特点主要是方法透明,评鉴前一年底前即发布下一届评鉴指标、配分权重、评鉴方式等资讯,4月底前发布当届评分指南与参考范例,另外,透过让上市(柜)公司自评与复查机制,使公司充分了解评分标准并避免争议。另一特点是涵盖率高,除特殊状况排除外,几乎全体上市(柜)公司皆受评,每年约有90%以上覆盖率。

■转型ESG评鉴

公司治理评鉴已经累积十届经验,未来建议可以「ESG均衡化」、「产业差异化」与「评分细致化」为主轴,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色,循序推动在地化ESG评鉴,以下兹就评鉴转型各面向提出短中长期建议作法:

一、评鉴架构:公司治理评鉴分为四大构面,其中「维护股东权益及平等对待股东」、「强化董事会结构与运作」及「提升资讯透明度」等三构面与公司治理(G)密切相关,而「推动永续发展」构面与环境(E)及社会(S)相关,建议中期可参考国际评鉴机构建立ESG三支柱的作法,另针对与ESG皆相关却无法分类为任一支柱之指标,则参考我国永续金融评鉴作法另设一综合支柱。至于国际评鉴机构在ESG支柱下皆增设主题或议题等子类别,为聚焦评鉴重点,建议长期可在各支柱下,至少设置二个以上的关键议题类别。

二、配分权重:公司治理评鉴配分权重订在各构面,构面权重大小与指标数目成一定比例,亦即各指标的权重几乎相同,考量各产业在ESG各支柱的重大性不一,建议可以参考国际评鉴机构的作法,依产业面临的环境社会议题重大性,设计各产业环境与社会支柱权重,长期更可就支柱下议题或指标设计不同产业权重;另一方面,各产业面临的治理议题差异通常不显著,故治理支柱在各产业权重可设定相等。

三、计分方法:公司治理评鉴指标皆以是非题型设计,除A+题型分为基本得分与进阶得分外,其他题型均为得分与不得分结果。国际评鉴机构多采区间计分(如0~10分),相对细致但方式复杂,建议中期各指标可依达成评分指南要件的比率高低,给予不同的分数,提升评分细致度,长期更可依据指标对产业的重大性,设计不同的评分标准,例如重大性高,评分标准相对也提高。

四、评鉴指标:公司治理评鉴仅一构面与环境社会相关,以第11届为例,只有26项(35%)指标,未来转型为ESG评鉴时,建议短期可参考公开资讯观测站之「企业ESG资讯揭露专区」及国际永续资讯揭露规范(如GRI),并可就原较复杂的公司治理评鉴指标分拆,增加所有产业适用的环境社会指标以达ESG均衡;中长期则可依据评鉴经验,逐步淘汰鉴别度不高之指标,并可参考「上市(柜)公司编制与申报永续报告书作业办法」及GRI行业准则,初期先设计多数(50%以上家数或市值)产业可适用之环境社会指标,后续逐步扩增至少数(50%以下家数或市值)产业才适用之环境社会指标,甚至是产业量化排名指标(如碳排放密集度),以凸显产业差异化特色。

五、评鉴结果:公司治理评鉴结果分为上市/上柜组,另外,依产业及市值分为「金融保险类」、「市值100亿元以上之电子类」「市值100亿元以上之非金融电子类」及「市值50亿元以上至100亿元类别」等四分组,建议未来可融入在地化特色,增加公告5%以上(家数或市值)的上市柜公司产业内排名结果,并与原有公司治理评鉴四类产业及

市值分组整合;长期可增加ESG各支柱或其下议题评分的产业内排名结果。

■结语

在现行公司治理评鉴的基础上应可逐步扩充环境及社会构面指标,另可将缺乏鉴别度之指标予以删除,由于上市(柜)公司已经有十年以上的公司治理受评经验,以此方式逐步转变至ESG评鉴将是冲击最小的过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