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避免让反倾销调查升级

社评

大陆商务部决定对台湾聚碳酸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程塑料)展开反倾销调查,引起国内石化业者关注。石化是台湾出口主力产业,其中以大陆及香港为首要出口地区,陆方政策的调整或更动,难免对台湾业者造成影响。台湾石化产品出口至大陆平均关税约6.5%,较日、韩为低,产品颇具竞争优势,任何可能影响未来产品售价的举动,当然受到业界瞩目。

台湾业者未放弃大陆市场

根据经济部统计,2021年台湾石化产品出口市场,大陆及香港占比高达35.1%,比排名第二、第三的越南(6.6%)及马来西亚(6.3%),高出近3成。单就聚碳酸酯而言,依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21年台湾进口高居第一,达23.1%,领先韩国19.5%及泰国13.3%。一旦反倾销案裁定通过,课征高额反倾销税后,市场竞争优势将大大削弱。

两岸加入WTO后,大陆对台湾立案的反倾销调查超过十件,品项范围涵盖石化、纺织及钢铁等产业,近期则以石化为大宗。国贸局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止,台湾仍有1项塑橡胶及其制品、5项化学品被大陆课征反倾销税,税率从3.8%到56.1%不等。这6项产品中,4项课税期间已超过10年,最长已持续15年,显示台湾石化产业在大陆发展,一直饱受反倾销税所扰。

尽管如此,考量背后庞大市场商机,即便在价格竞争上得面临高额逞罚性关税,台湾业者始终没有放弃大陆市场。但需要注意,此次聚碳酸酯反倾销立案调查跟过去不同,这次只针对台湾厂商,并未涵盖其他国家。而且,距离最近一次正丁醇反倾销的新案调查(2017年12月),已间隔5年。从横剖面与纵剖面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太寻常,将挑动两岸本已高度敏感的神经。

对于台湾相关业者而言,这次调查可能会让经营处境变得更艰困,但往好处想,未尝不是一个转机。既可唤醒业者的风险意识,又让业者体悟,经营大陆市场不能只靠价格优势,而必须通盘考量整体布局策略,甚至借由高值化发展提升产品售价,才能适当规避像反倾销税这类非市场风险。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与两岸关系日益紧张下,业者更须及早因应变局、预作准备,才不会陷入进退两难困境。

给予台商更好的发展空间

以石化产业为例,一再成为大陆反倾销调查主要对象,就是因为出口高度集中于大陆,且采低价竞争策略抢占市场,很容易引发当地业者的反感。对此,实际可行的因应方式除进行出口市场多元布局外,也可反其道而行,深化与当地业者的合作,扩大在地生产比重、从外销转内销,毕竟市场就在这边。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拉高自身产品附加价值、避免低价抢市,甚至进一步开发利基产品,借由拉高竞争力来拓展大陆市场。

另一方面,正好也可趁此机会,让大陆当局了解台商在陆营运的困境。尤其是面对严格封控与经济下行压力,台商处境本来就相对严峻,势必更难忍受额外的关税打击。过去两岸在进行经贸谈判时,北京一再强调,即使两岸都是WTO成员国,但两岸经贸仍属大陆主体与其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经贸关系。换言之,在北京眼里,两岸经贸事务,仍是大陆内部事务,而非国与国之间关系。这也代表,在两岸一家亲的思维下,北京在看待两岸事务,绝对不能单独从商业利益角度切入、在商言商,而应回归惠台本质,帮忙解决台商所面临的反倾销问题。

为了两岸长远发展着想,大陆应审慎处理反倾销调查,避免让事件升级,危及台商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不要单纯考量商业利益,而是如何在当前严峻的地缘政治情势下,给予台商更好的发展空间,深化两岸合作的基础,最终协助大陆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目标。民进党政府也应以经济为重,尽一切力量与大陆沟通,设法解决双方的政治纠结,让台商在大陆安心经营,为台湾创造繁荣。